強化國際供應鏈韌性 陳冲籲龔明鑫、林宜敬做這事

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運用數位科技暢通跨境供應鏈血脈,才能深化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資料照,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運用數位科技暢通跨境供應鏈血脈,才能深化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資料照,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提供)

經濟部長、數發部長分別由龔明鑫、林宜敬出任,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經濟部與數發部想必亟欲新人新政,如能順勢結合金融主管機關,主動邀集金融機構,強化台灣企業的國際供應鏈韌性,在川普旋風與大國博奕中殺出一條血路,將會是功德一件。

以下為陳冲今(11)日以「數位時代供應鏈融資 政府有責」為題,發表的文章全文內容:

最近老同事聚餐,談到早期金融界欠缺變化,甚至學者Martin Mayer在其上世紀名著The Bankers中還有一段軼事,一位獻身金融五十年的老銀行家,在退休歡送會時被要求談談半世紀來銀行業最大的變化,於遲疑長考十餘秒後,老先生嘴中迸出 Air conditioner !

四十年前,我在銀行授信審議委員會擔任執行秘書,當時尚未開放新設商業銀行執照,銀行長期穩居賣方市場的優勢,放款洽談時動輒會要求徵取足額擔保品,常被客戶私下取笑為當鋪。記得早期在紐約參加International Bankers' Seminar,圓桌討論個案時,面對沒有擔保品的授信戶,需要由應收帳款或未來營收,掌握還款來源,印象深刻,後來在審查全行放款案件遇到無擔保授信時,會嘗試由上下游廠商的應收應付款項,尋找自償性案源,不但可減少客戶困擾,且可確保授信品質。只是當時供應鏈金融的觀念尚未成熟,協調上下游業者,有時還會遭遇一些困擾。

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近二十年,資本市場常有某某概念股的稱謂,在在顯示供應鏈水平垂直的整合,已趨成熟,這其中金流在不同節點順暢傳送,當然有助整個生態系的運作。此時金融機構如只倚賴傳統的靜態資料,如定期財報,恐怕就難配合供應鏈金流的即時狀態。此時,傳統之應收帳款融資、保付代理、或帳款代管服務,雖可解決部分資金問題,但對整體供應鏈韌性的強化,仍嫌不足,而有些銀行仍以企業個體為評估主體,就更不能凸顯企業在供應鏈的價值。

運用數位科技,暢通跨境供應鏈

尤其最近十來年,地緣政治風貌丕變,美國揚棄全球化,提倡Friendshoring(友岸外包),貿易夥伴也見風轉舵,紛紛分散市場,重建跨國供應鏈,衍生國際貨幣基金所謂地緣經濟碎片化(Geoeconomic fragamentation),貿易金流的順暢,就有賴金融家截然不同的思維。現在如有資深銀行家退休,被請教上述The Bankers中同樣的問題,答案應該是Digitalization。沒錯!今日講究數位轉型,企業已由孤立的個體,轉為網路社會的成員,因此,運用數位科技,暢通跨境供應鏈的血脈,才能深化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在台灣,經濟發展向以中小企業為主,提供就業人口超過八成,中小企業家數更占企業家數99%,在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二三十年,借助全球化的加持,不論大中小企業,均能在全球價值鏈中,頭角崢嶸。但近十年來,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也或許為分散市場,有意無意呼籲脫中入北,在南北方向不清時,供應鏈已然悄悄重組,尤其是跨境供應鏈衍生的金流,對缺乏奧援的中小企業更是考驗,此時政府的角色至為關鍵

智慧合約觸發支付,金流物流同步

大罷免後內閣改組,經濟部/數發部想必亟欲新人新政,如能順勢結合金融主管機關,主動邀集金融機構,考慮中小企業痛點,構建供應鏈金融平台,透過智慧合約觸發支付,促金流與物流同步,使跨境供應鏈金流順暢,強化國際供應鏈的韌性,在川普旋風與大國博奕中殺出一條血路,那將會是功德一件! Martin Mayer如果再世,改寫巨著The Bankers也必定會強調供應鏈與政府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怡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