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F金融災難未了》銀行餵TRF毒害中小企業,政府為何袖手旁觀?

TRF受害者聯盟成員在金管會大樓前高舉假帳看板抗議。(新新聞資料照)

2015年,台灣爆發一場前所未有的中小企業金融風暴,有高達8900多家中小企業受害,虧損總金額高達上兆新台幣。他們在銀行的半強迫下,買了衍生性金融商品TRF,一夕之間,他們從數十億身家變成家破人亡,有的關廠避走他鄉,有的自殺收場,有的留下來跟金控財團對抗。

5年來,吞下台灣金融史上最大「毒藥丸」的TRF受災戶,正有如韓劇《改過遷善》的情節一般,陷入破產危機,法院卻以「銀行銷售沒有不公平」為由,判決受災戶敗訴,連主管機關金管會都對銀行「隱匿」與「侵佔」客戶權利金的態度十分消極。台灣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正因被財團掠奪、政府的漠視,競爭力逐漸消失中……。

正當社會各界關注金管會嚴懲玉山金與台新金理專盜領事件之際,同樣因銀行理專而損傷慘重的一群中小企業,還在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奔波。

十二月五日,TRF受害聯盟總召集人賴昇濱等人在律師陳振瑋陪同下,到監察院遞交陳情書,他們集體控訴金管會監管不力,「縱容多家銀行在禁賣期間非法承做作TRF商品,甚至隱匿侵占客戶權利金」,希望監委能伸張正義,因為對TRF受害者而言,他們也是被銀行理專詐騙,傷害程度比被盜領案高出數倍。

裹著糖衣的毒藥,中小企業災情未解

TRF全名為「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是由客戶跟銀行的上手(投資銀行)對外幣匯率走勢進行對賭,一種「賺錢賺有限,賠錢賠無限」的高槓桿衍生性金融商品。

二○一三年,政府開放人民幣TRF業務,國內銀行大推人民幣TRF,宣稱不用繳保證金,純粹是「避險」、「保本」賺利息的行銷手法,讓中小企業主放心大買。

一五年人民幣大貶,一夕之間豬羊變色,台灣高達八千九百家中小企業踩到TRF地雷,損失金額高達上兆新台幣,逼近今年兩千多家上市櫃公司獲利的總和,堪稱國內投資史上最大的「金融毒藥丸」,比○八年雷曼兄弟事件還要嚴重。

然而,五年過去了,這樁導致台灣上千家中小企業破產的金融悲劇卻還持續上演,有人賠掉上百億元,但為了做生意還債,沉默以對、有的賣掉台灣廠商避走他鄉、有的自殺了結、也有企業主共同成立TRF受害聯盟,跟金融財團持續對抗,並提出告訴,但五年來,TRF受害者多數都被判敗訴。

事實上,韓國早於台灣發生同樣的金融風暴。一四年,韓國推出一齣反應韓國社會積弊的韓劇《改過遷善》,當中描述跟台灣TRF類似的KIKO風暴。許多韓國中小企業在銀行半強制下,購買匯率金融衍生性商品KIKO,因承擔過大風險而陷入破產危機,但法院都以「銀行在銷售中沒有不公平」來進行判決,引發韓國社會譁然。

TRF爭議事件簿
 

受害企業血淚控訴一:客戶沒簽合約,官司打八年卻還輸

同樣的悲劇,換到台灣TRF受害者身上。一名從事化學品貿易的台商曾定郎,於一三年十月接到一通銀行理專招攬TRF業務的電話,宣稱第一年報酬高達一○.八八%,他僅在電話上口頭答應,兩周後寄來的交易確認書卻變成風險無限大的產品,他堅持不簽、拒買,卻被這家銀行告他不履約,纏訟八年。

起初一審的法官認定該銀行於交易「後」才給風險預告書「毫無意義」,且沒標示風險無限大,判定曾定郎勝訴。但該銀行持續上訴,曾接連敗訴,因二、三審法官認為曾執行交易的境外公司雖未達五千萬新台幣資產,但他另一家境外公司則超過五千萬元,被法官視為「有承擔風險能力」,因而必須賠付銀行四千多萬元,已於十一月底定讞,並在十二月初執行完畢。

「交易確認書寫著:『本交易確認書超越並取代任何之前與交易有關之其他任何確認(包括以電話確認)』,一審法官認定銀行有『隱匿最大風險而屬詐欺被告之情事』,但上訴後法官卻完全不採納。」曾定郎氣憤地說,他買一百萬美元的TRF,七年前卻被銀行查扣五億元資產,包括大安區的住家,讓他到處調錢,還要跟其他銀行解釋為何會被查扣,「這簡直跟強盜沒有差別。」

受害企業血淚控訴二:金管會裁罰銀行違規,法院卻不採納

曾定郎的案例,是金管會處罰銀行違規的案件之一,但法院不採納,甚至多數被金管會判違規的案例,還是被法院判敗訴。

像是公司位在新北、生產工業電子零件產品的劉家龍,為他承作TRF的銀行偽造他公司的董事會紀錄,且拿他公司大小章蓋在「認識你的客戶」(KYC)檢核表。該銀行被金管會具名懲處,但一審的判決卻說KYC不是銀行該做的事,該銀行沒有業務登載不實,讓劉家龍吃了敗訴。

創業二、三十年的劉家龍,生意上的資金都是自有資金,除了房貸,沒有跟銀行融資,但就因為捧銀行理專的場買了TRF,結果差點搞到自己破產,虧損接近億元,錢還被銀行扣押,連兒子到日本留學的錢都付不出來,太太還賣車來抵債。

已賠給銀行四、五億元的TRF受害聯盟總召賴昇濱,也有證據證明他的董事會紀錄被銀行偽造,「我當天人不在台灣,怎麼蓋章?」但法官與仲裁庭卻不採信,認為他有蓋章就是證據,讓他官司連連敗訴。

受害企業血淚控訴三:銀行隱匿權利金,金管會明知卻不作為

「我們是在一八年的公聽會上,聽到一位金融專家提到TRF有『權利金』可拿,才知道銀行隱匿,之前我們以為是理專想要賺業務獎金。」一位家住台中、在兩岸從事家具生產外銷的陳小姐說:「原來最大居心不良的是銀行。」

不曾買過基金、股票,只專心協助家族做生意的陳小姐,她跟金管會申訴,逼銀行給她看銀行收到上手銀行給的權利金數字,銀行說是三十萬美元,但她請人計算結果,應該是一百多萬美元,銀行卻給她一千美元,不僅「隱匿」權利金,而且涉嫌「侵佔」。

更誇張的是,銀行以機密為由,只給客戶看,不能留檔。即使金管會跟銀行要,銀行都以機密文件來推託。

「金管會明明知道有權利金這種東西,卻沒有強力要求銀行給我們。」賴昇濱說。

賴昇濱(左)表示,銀行偽造自己的董事會紀錄,但法官卻不採信。(柯承惠攝)
賴昇濱(左)表示,銀行偽造自己的董事會紀錄,但法官卻不採信。(柯承惠攝)

受害企業血淚控訴四:銀行一條龍服務不當銷售TRF

他表示:「根據金管會一四年五月一日的函文規定,銀行是TRF的仲介機構,本應充分揭露金融商品資訊,但銀行利用資訊不對等關係,隱匿上手銀行給的權利金,侵占應歸屬客戶的資金,涉及『詐欺』行為。」

台灣金融的荒誕還出現在法條中,《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把五千萬資產的人視為專業投資人,然而會做生意的有錢人,不見得會投資。更荒謬的是,即使這家廠商沒有五千萬元,銀行也有一條龍服務,請境外管理顧問公司幫這群中小企業到海外開設英屬維京群島(BVI)公司、造假財報,以符合購買TRF資格,也藉此規避法律。

像是中部一家自行車零件廠的林姓老闆娘,就出面指控一家大型金控為了讓她多買TRF,幫她申設另一家BVI公司,以便用兩家境外公司來操作,還偽造董事會紀錄,要求客戶蓋章。甚至不僅是法人,連個人都有這樣的服務,一位陳先生就在銀行的指導下,成立多家境外公司,最後以大賠七千萬元、個人破產收場。

不僅如此,這群受害的中小企業者,原本不少人要在一四年底提前認賠出場,銀行卻不准,導致他們越賠越多。甚至有人為了還銀行債務,去借高利貸,像是一家從事新娘禮服布料的紡織廠,因為買TRF賠了兩億元,資金周轉不靈,去借高利貸,現在老闆生病、妻子患憂鬱症,官司纏身,公司業績一落千丈。

直至今日,金管會的官員應該都知道,TRF投資人多數是被銀行半強迫購買,只是情節不一:有人是因為有貿易融資需求,在理專「半威脅」下買TRF;有人是因為跟理專的交情,在半推半就之下捧場。但誇張的是,這些理專就因交情,在當事人全然不知的情況下,以聊天喝茶方式,偷蓋印章、本票,偽造不少文書,成了客戶家破人亡的開端。

然而五年來,金管會的態度消極,成為一個只是「轉文」給銀行的工具。幫家族企業買TRF避險卻大賠超過六十億元的林品雅氣憤地說:「我們向金管會申訴銀行的罪狀,甚至將法條都列出呈給金管會,金管會只是轉給該銀行,寫說『敦請銀行盡快跟當事者協商和解』,一點作為都沒有。」

盼政府重視,重建金融秩序

「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的根基,是幫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最多的一群人,也是台灣稅收的主要來源,但現在被銀行業集體殺戮,社會卻無動於衷,政府卻還偏袒財團、金控,只是因為他們曾經成功賺到錢,就該死嗎?」一位曾任職金融業主管的人忿忿不平地說。

總統蔡英文可否知道,台灣中部引以自豪的自行車供應鏈,以及多家殷實的台商,他們不是因為服務或產品沒有競爭力,而是因為對銀行的信任,而被迫戰死沙場,甚至造成上千人失業。

蔡英文政府與金管會的諸君們是否應該學學波蘭政府,協助這群受傷慘重的中小企業主與銀行協商,重建台灣金融秩序,恢復客戶與銀行的信任感!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琴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