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寬限期過後呢?「不自量力」小白搶上車隱憂不小 家庭負債直逼整年GDP

近年我國家庭債台高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新青安徹底點燃首購族買氣,不難想見未來出爐的家庭負債統計還會持續增加。(資料照,盧逸峰攝)

近年我國家庭債台高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新青安徹底點燃首購族買氣,不難想見未來出爐的家庭負債統計還會持續增加。(資料照,盧逸峰攝)

根據央行最新統計,以房貸為主的家庭部門借款餘額與GDP的比重,在2023年底衝破9成,而今年新青安引爆房市熱潮與房價高漲,將使得我國家庭債台高築的情況更形惡化。

根據中央銀行最新一期《金融穩定報告》,2023年底家庭部門借款餘額21.25兆元,占GDP比重衝破9成,年增率回升至6.38%,借款餘額相對可支配所得總額的倍數升至1.55倍,家庭借款還本付息金額相對可支配所得總額比率也升至48.72%,可見家庭債務負擔及短期償債壓力增加。而新青安引爆房市熱潮,除了衍生轉租、人頭戶等違規亂象,同時也因為買房門檻變低,外界擔心吸引「自不量力」的小白搶著上車,等到寬限期後才驚覺肩上的房貸難以負荷,使得我國家庭債台高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資料來源:央行
資料來源:央行

家庭負債三級跳 房價推了一大把

據了解,「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指的是家庭部門向存款機構、信託投資公司、壽險公司、證券金融公司及證券商的借款及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如果加上民間借款,其實家庭負債占GDP比重早已超過9成。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0年家庭負債18.2兆元,占GDP比重來到91.4%,隨後2年家庭負債一路衝破20兆元,雖在經濟成長的同時占GDP比重略有下滑,但還是維持在9成以上,而在20年前、10年前,這項比重也不過7、8成之譜,顯見這些年來經濟表現固然不錯,卻也追不上家庭負債攀升的速度。

家庭負債三級跳,主要原因自然和房價高漲脫不了關係,畢竟以央行公布的消費者貸款餘額而言,購置住宅貸款占比就超過8成,而且近年也有逐漸走高的趨勢。

對照內政部相關數據,住宅價格指數從2012年底79.75升至2022年底127.51,漲幅將近60%,同期間的房價所得比從7.79倍升至9.61倍、貸款負擔率從32.78%升至40.25%,其實反映的都是同一件事。

正值而立之年的阿豪,3年前考量家中幼兒逐漸長大,需要更寬闊、舒適的生活空間,於是和老婆決定擺脫住了好幾年的小套房,湊齊頭期款在桃園市重劃區以每坪「2字頭」買下預售屋,並於2022年底順利入住。

隨著近年房價飆漲,周邊建案已經站穩「4字頭」行情,面對親友紛紛恭賀當年做出正確決策,阿豪只能苦笑,「慶幸有早點買啦,不然現在就買不起了,但對我們來說,房價漲了多少只是紙上富貴,倒是這幾年又通膨又升息,壓力越來越沉重。

房產增值當然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可以向銀行增貸資金靈活運用,但像阿豪這種上有老、下有小,好不容易咬牙買房只求有片瓦遮頭的小家庭,每月付完房貸、日常開銷可能所剩無幾,難以承擔多餘的投資風險,因此不敢貿然增貸,畢竟利息能省一點是一點,類似如此情境的自住客也不會只是特例。

「貸款負擔率」為計算中位數所得家庭購買住宅時,每月支付房貸金額占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率。一般而言,貸款負擔率在3成以內代表可「合理」負擔房價,如果負擔率越高,代表家庭可以負擔房價的能力越低。

「房價所得比」則是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代表必須耗費多少年可支配所得,才買得起一戶中位數房價住宅。

家庭負債
 

家庭負債太高 不利消費與經濟成長動能

這些負債如果是由有錢人扛著,也許還沒什麼問題,但若是落在中產階級、貧窮家庭的肩上,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原本我們無從觀察家庭負債的分布情況,所幸主計總處今年4月底睽違30年再次發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眾人終於得以一窺究竟。

若將2021年底全國家庭財富由低至高分為5等分,名列前20%的有錢家庭負債233萬元,占其資產淨值5133萬元僅4.5%,反觀最後20%貧窮家庭資產淨值只有77萬元,債務卻高達405萬元。以占比來看,當年整體家庭負債將近20兆元,富有家庭的負債只占21%,貧窮家庭的負債卻占了37%。

家庭負債太多,會有什麼影響呢?最直覺的想法不外乎是民眾為了應付債務、平衡收支,只好縮衣節食、排擠消費,進而衝擊經濟成長的動能,如果銀行逾放比、呆帳升高,甚至還會影響金融穩定。

國際清算銀行(BIS)首席經濟學家Marco Jacopo Lombardi等人先前曾經發表研究專文指出,家庭債務在短期內確實可以促進消費和經濟成長,但長期而言,債務的負面影響終究超過短期的正面影響。

根據BIS估算,家庭債務占GDP比重每增加1個百分點,長期經濟成長率將會降低0.1個百分點;如果這項占比分別超過60%、80%,更會加劇對於消費成長及經濟成長的負面長期影響。

家庭平均資產、負債及淨值。(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家庭平均資產、負債及淨值。(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央行提醒:注意新青安借款人的承受能力

那麼,台灣超過90%的情況該擔心嗎?央行官員指出,雖然我國家庭部門借款餘額持續成長,而且短期償債壓力增加,但仍擁有龐大淨資產,2022年達GDP之8倍以上,遠高於美國、英國、新加坡和南韓等國,整體財務體質還算健全。

此外,家庭部門在金融機構借款的逾放比率,從2022年底的0.12%略升至2023年底的0.13%,還是處於低點。其中,購置不動產借款逾期比率降至0.07%歷史低點,顯示家庭部門借款的信用品質佳。

只不過,央行也特別提醒,考量銀行借款利率走升,以及受到近年通膨影響,國內實質經常性薪資下降,應注意部分負債程度較高家庭的還款能力變化,並且關注新青安借款人對於未來利率變動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寬限期屆滿後,對於金融機構資產品質的影響。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青安房貸統計,今年5月撥貸8273戶、金額635.99億元,雙雙創下政策上路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分別年增3.6倍、5.5倍;6月核貸7244戶、567.70億元,比起5月略有下滑。

眼看新青安徹底點燃首購族買氣,不難想見未來出爐的家庭負債統計應該也是扶搖直上,至於占GDP比重會不會持續攀升?央行官員語帶保留,「雖然分子(家庭負債)這幾年確實有所增加,但我們經濟成長也很不錯,只要分母(GDP)追上來,這項占比未必會一直走升,央行的職責是維持金融穩定,目前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