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商擲近百億奪Formosa 2主導權 孤注一擲能否換來高報酬?

風睿能源斥資約新台幣86.5億元,收購Formosa 2離岸風場額外26%股權,成為Formosa 2的最大股東,但也引發市場對於其財務風險的擔憂。(資料照,圖/業者提供)

風睿能源斥資約新台幣86.5億元,收購Formosa 2離岸風場額外26%股權,成為Formosa 2的最大股東,但也引發市場對於其財務風險的擔憂。(資料照,圖/業者提供)

台灣離岸風電市場近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本土開發商風睿能源(Synera Renewable Energy, SRE)動作頻頻,不僅大幅增持既有風場股權,更在最新一輪的競標中斬獲開發權。然而,在綠能願景加速實現的同時,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也面臨著政策調整、供應鏈挑戰等多重考驗。

鉅額投資鞏固領導地位,政策挑戰與環境疑慮並存

風睿能源近期展現強勁的擴張決心,斥資新台幣86.5億元,從麥格理資產管理手中購入了海能風電(Formosa 2)額外26%的股權,使其持股比例一舉過半,達到51%,成為該風場的主要股東。海能風電總裝置容量達376MW,已於去年全面併網發電。市場分析指出,這筆交易不僅鞏固了風睿能源在該風場的領導地位,更為台灣離岸風電資產的價值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指標,推估海能風電51%股權的估值已超過新台幣160億元。然而,如此龐大的投資金額,對風睿能源的財務結構無疑是一大挑戰。

除了股權擴張,風睿能源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二期(Round 3-2)選商中也傳來捷報,其海廣風場(Formosa 6)成功獲配800MW的開發容量,成為本次選商中的主要贏家。海廣風場位於彰化外海,預計將設置57支14MW的風機,預計在2028年至2029年間併網發電。

儘管風睿能源積極佈局,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仍面臨挑戰。近期,政府因應歐盟向WTO提出的申訴,決定鬆綁第三階段的國產化政策。此舉雖然可能緩解供應鏈瓶頸並降低開發成本,但也可能對已投資本土製造的供應商造成衝擊。林雍堯董事長在公開場合也坦言,資源短缺、高昂成本和低回報是當前產業面臨的三大挑戰。

此外,離岸風電開發與傳統漁業、海洋生態保育之間的潛在衝突也持續存在。雖然風睿能源在環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例如海廣風場已通過環評初審,但其他專案仍可能面臨環境團體和漁民的疑慮。

投資策略引發市場關注,未來發展充滿變數

在競爭激烈的離岸風電市場中,風睿能源選擇在此時投入巨額資金擴大既有風場的控制權,而非將資源分散至更多元的發展項目,是否過於冒險?市場消息更指出,風睿能源可能正考慮對其投資組合進行調整,甚至潛在的股權轉售。這是否暗示著風睿能源對於單一風場的依賴過高?儘管如此,風睿能源敢於在此時做出如此重大的投資決策,也可能代表其對Formosa 2未來的營運表現抱持極高的信心。在全球追求綠色能源的浪潮下,若Formosa 2能持續穩定發電,或許能為風睿能源帶來超乎預期的回報。

值得關注的是,包括風睿能源參與開發的海能風電在內,台灣過去已有離岸風電專案因建設進度延遲而遭到政府處罰。這顯示出,儘管市場前景看好,離岸風電開發的實際執行仍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

整體而言,風睿能源在台灣離岸風電市場的積極擴張,反映了其對再生能源發展的信心。然而,在全球供應鏈緊張、成本上升以及環保意識抬頭的背景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能否克服挑戰,實現政府所設定的能源轉型目標,仍有待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