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16:31
台中市最大交通建設捷運藍線6月26日開工,這將是對台中市乃至中部地區未來10年最重要的建設。(圖/台中市政府)
台中捷運藍線穿越台中市區,沿著台灣大道貫穿東區至台中港,沿線涵蓋多處商圈、學校、醫療院所、文化設施與轉運樞紐,有效連結城市主要生活圈,全線規劃高架車站8座、地下車站12座,共設有20座車站以及1座機廠。
各站設計融入在地特色,塑造具識別性的都市意象,未來全線完工之後,不僅可以大幅改善市民上下班的通勤,並可帶動沿線發展;台中市政府6月26日舉辦整體工程開工典禮,宣告台中歷年最大規模的交通建設正式啟動,市長盧秀燕在開工典禮上強調市民等待20年的捷運藍線機電工程即刻開工,兌現對市民朋友的許諾。
台中捷運藍線總經費約新台幣1,615億元,預計2034年完工,全長24.78公里,西起台中港、東至東區新建國市場,橫貫8個行政區、53個里,設置20座車站,如果跟已經行駛的綠線相比,未來捷運藍線完工後運量將會更高,可以有效紓解台灣大道上、下班尖峰時段的的龐大車潮。台中市政府捷運工程局長蘇瑞文指出,工程全線包含高架與地下段,並結合多項創新設計與高規格工法,施工難度高。濱海段高架站體採高抗風、抗鹽害設計,鋼構件施以熱浸鍍鋅防鏽處理,結構體加厚保護層,確保耐久性與安全性。地下段自B09站起採潛盾機土壓平衡工法,降低施工對地面交通與生活環境之影響。
另外藍線在規劃上也相當重視捷運轉乘系統整合與旅客動線優化。每個站體各具特色,從B01車站的捷運藍線起點,因為座落於濱海遊憩區,因此以「鯤島」為靈感,融合港區與濱海景觀特色。B08 車站位於大肚山最高點,設計強調「逍遙」的意境,固定窗和遮陽板的設計,適應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透過建築的形態和細節,表達一種超越現實,自由無礙的精神境界。另外像是B14站與綠線市政府站採「站內轉乘」模式,旅客可於付費區內無縫轉乘;B19站則與台鐵台中站、大台中轉運中心連通,捷運出口與各大交通設施轉乘,進一步提升轉乘便利性與整體運輸效率。
市長盧秀燕指出,藍線捷運不僅是台中串連山區與海線的大眾運輸系統,也是台中捷運路網中最關鍵的一條路線,沿著台灣大道貫穿東區至台中港,也與綠線於中捷「市府站」交會,形成「黃金十字」捷運網絡。她強調中部地區的捷運發展仍有很大空間,若仍以過去一條一條的方式開發,速度太過緩慢,接下來市府將積極推動捷運「七線齊發」,市府捷工局、交通局均已啟動作業程序,盼中央儘速核定各條線路,也希望立法院與中央部會持續支持,協助台中早日完成捷運藍圖。
捷運藍線為台中第二條捷運與臺鐵山線、海線車站交互搭配,增加轉乘便利性,也因此建構城市基本軌道路網,藉此讓民眾養成搭乘綠色運具習慣,更可紓解台灣大道長久以來的塞車問題,而各站點的特色及空間可帶動周邊經濟發展。透過與鐵路、捷運綠線、公車的整合運用,不僅提升整體公共運輸的方便性,亦能活絡沿線產業發展。(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