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6個月齡之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目前公認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超音波。(取自彰化基督教醫院官網)
多數人都以為髖關節退化是老人才有的毛病,其實新生兒可能因臀位產、羊水過少等原因,一出生就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只要能掌握6個月齡以前的黃金治療期,多半可以仰賴非侵入性的方式完全矯治;一旦錯過黃金期,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且治療效果有限。專家建議,政府應將髖關節超音波篩檢,列入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必檢項目,減少幼兒成年後留下跛行的後遺症,甚至年長時需要更早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林口長庚骨科主治醫師高軒楷表示,幼兒髖關節先天發育不良的原因大致有人種差異、出生後照顧方式不當、檢測方式不夠精準等。統計顯示,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以西方人最多,其次依序是東方人、東南亞人及非洲人。世界各國的發生率平均約千分之1到70, 國內則約千分之1到2。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我國前述發生率是大約30年前的推估結果,且當時僅靠醫師以手觸診,故可能有低估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