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08:50
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企業投資。(資料照,美聯社)
當量子科技被寫進各國國家戰略,身分早已不再只是「先進運算工具」,而是與核能、半導體並列的關鍵技術。美國在2018年通過《國家量子計畫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後續持續追加預算與跨部會合作;歐盟則推動為期十年的「Quantum Flagship」計畫;中國則把量子通訊與量子電腦列入「新一代資訊技術」,並投資建設量子通訊幹線與衛星。對政策制定者來說,量子科技的戰略意義至少有三個層次:超級運算與國防科技、金融與通訊安全、以及在AI競賽中維持算力優勢。
在這樣的脈絡下,「主權AI」與「主權量子」這兩個近年竄起的關鍵字,就不只是科技術語,而是各國希望掌握自主算力與關鍵技術、不依賴單一供應國或雲端平台的具體表述。量子科技因此被擺進更大的一盤棋:誰掌握未來的運算與加密能力,誰就有資格在下一輪科技與金融秩序中擁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