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恩專欄:美國大選夾縫中的台灣民主

《華盛頓郵報》指蔡政府單邊押寶,甚至暗示蔡英文與民主黨人士有心結。(翻攝自《華盛頓郵報》網站)

《華盛頓郵報》指蔡政府單邊押寶,甚至暗示蔡英文與民主黨人士有心結。(翻攝自《華盛頓郵報》網站)

但基於什麼立場關心?關心到什麼程度?確實需要進一步探究。此次我們看到網路鄉民對持不同意見者,激烈討論、對立,甚至為對方貼上「不愛台」、「小粉紅」標籤,彼此撻伐。的確,「台灣人沒有美國大選的投票權,不需過度入戲」是善意的提醒,但問題遠不止於公民的層次,而是有結構性的因素。

第一,是媒體的推波助瀾。台灣媒體的噬血競爭,此次在杭特(Hunter Biden)的爆料中大爆發,甚至競相報導私德,對事件背景做出離譜的指控,可說是集體小報化。媒體密集放送,影響了大眾對議題的認知,連帶加劇網民對異己者的出征。現代輿論不僅是民意形成的場域,同時也是資訊戰分裂社群的戰場。我們在台灣親身見證此一現象的發生,卻不易探知操弄由何而來。這些當代溝通的結構性因素,隨著大選中極具分歧性的議題,由美國輸入了台灣的公共討論。

第二,假訊息的橫流。事實上,杭特醜聞並非毫無證據。對於其與烏克蘭的利益關係,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財政委員會有詳實的報告。雖然筆電送修的故事並非毫無疑點,但沒有證據顯示「硬碟門」是俄羅斯駭客的栽贓。至於國家廣播公司(NBC)指控壹傳媒集團涉入的「颱風調查報告」,其內容只不過將過去的公開資料拼圖呈現中國的利益輸送路徑。

相對而言,海外中國人士所爆料的「江派提供的硬碟」,其真實性未經認證。媒體根據其中材料所做影射與指控,不但有新聞倫理的問題,還因其來源涉及中共內部的鬥爭,有外國政府介入美國選舉的疑慮。台灣媒體無法自我約束地使用這些材料,相當程度上自甘做為傳播錯假訊息的共犯。

第三,境外媒體的施壓。美國的主流媒體與網路平台在此次大選中亦有嚴重偏頗。面對拜登家族醜聞的指控,主流媒體認為是假訊息一概封殺不報,即使對於有確實證據的參議院報告也是如此;網路平台如推特及臉書,則是封殺或降等推文。這其中有雙重標準的問題:對於川普的爆料,主流媒體非常熱中揭發,護航拜登方的姿態明顯。前述《華郵》專文,則是利用美國媒體的力量,對台灣政府跨境施加壓力。

中國國民黨向來批評民進黨「親美遠中」。在江啟臣路線下,又換個包裝指責民進黨單方押寶川普以「聯美制陸」。同時國民黨不諱言美國大選後將出現「新契機」,應掌握變局在政治上得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宋承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