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政論節目多了一位來自日本的名嘴──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矢板以一口流利的中文說著他派駐北京期間的中國經驗,也對中共高層大膽敢言,成了政論節目熱愛邀請的固定來賓。
派駐北京的日本記者是很獨特的一群小圈圈,在中國外交部舉行例行記者會的藍廳上,日本媒體就聚集在最左側的一排,私下被戲稱為「對華左派」。他們很認真學習漢語,卻有著特殊的英文發音,所以不太跟其他西方媒體記者打交道。
但日本記者的用功是出了名的,熱中挖掘中共政壇內幕,很努力想打入中國民間社會,但在中國普遍反日仇日的社會環境中,他們遇到的採訪阻力可想而知。矢板常上政論節目在網上圈粉無數,他早年的中國背景也引起粉絲的普遍好奇。
最近矢板出版一本《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的書,書名雷同一本撰寫北韓的非虛構文學《我們最幸福》,暗地諷刺中國和北韓都同樣在塑造人民最幸福的假象。矢板在書中與另一位中日外交專家石平的對話中,亦揭露自己崎嶇的身世細節。「矢板」的姓氏揭示,家族來自櫪木縣矢板市。矢板的祖父在一九二六年從日本渡海到北京,經營燈泡工廠。二戰時被日軍徵召,之後遭蘇聯俘虜到西伯利亞並在拘留中過世。
矢板的父親出生於四二年,二戰結束才三歲。矢板的祖母把她的孩子託付給中國職員,然後再婚。矢板的父親之後移居天津,與一位中國的高中老師結婚,生下了矢板和他的哥哥。矢板的父親是日本在華遺孤,原在天津某家照相館當攝影師,但在文革期間被說是日軍潛伏在中國的「間諜」,矢板全家成了黑五類。他父親丟了攝影師的工作,文革十年淪落到澡堂幫人搓背,還要賣血維持家庭生計。但矢板家人因日本人身分,始終受到異樣眼光。
到了七八年文革結束,走向改革開放,中國想招攬日資企業主,矢板的父親居然鹹魚翻身,被選為天津市的政協委員。矢板轉述父親的話說:「一想到我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被當成間諜打到社會最底層,再想想我現在也是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卻被推上政協委員的位置,就知道大家都是在利用我。這種坐雲霄飛車的人生,我受夠了!」於是矢板的父親決定舉家搬回日本,告別扭曲的中國政治與社會。
矢板明夫則是七二年出生於天津,十五歲前在中國生活與求學,之後返回日本定居求學。九七年畢業於慶應大學文學部,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博士,並派駐北京擔任日本《產經新聞》中國總局特派員長達七年。身為日本媒體人,他在中國常年生活下有著深入而敏銳的觀察。
他在書中直言,世界外交舞台有三個人:第一個人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腦筋不好,但反應敏銳;第二個人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腦筋很好,但對局勢不夠敏銳;第三個人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腦筋不好,對局勢敏感度很差,但運氣卻好到爆,不管怎樣的厄運降臨,或面臨到何種危局,習近平一定會鴻運當頭,化解危機。
矢板曾經問了一位中共軍方人士,為什麼明明是中國軍隊,中共卻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共軍人士的回覆是:「因為中國還沒有完全解放,還有台灣這塊土地殘存著;直到台灣獲得解放為止,否則這個名稱都會一直持續下去!」台灣人聽了雖然能夠理解,但不免會不寒而慄。
不過,矢板對中國的觀察研判,但也難免有失準的時候。他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習近平: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這本在二○一二年中共十八大前出版的書,預測習近平將成為中國共產黨史上最弱勢的領導。八年後回頭來看,習近平不但沒有成為「弱主」,反而黨政軍集權於一身,藉由反貪腐運動肅清黨內政敵,把自己形塑成與毛澤東、鄧小平比肩而立的「強人」。
矢板可說是日本的中國通,這本《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有如他在政論節目上口若懸河的對話錄,對中國有著犀利觀察,偶爾迸發出獨特洞見,並提出對中共政壇一番見地。讀者卻不必要求凡事精準預測,畢竟中國政局晦暗不明,要成為中國觀察家已經很難,更遑論是預言家。
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
作者:矢板明夫、石平
出版:八旗文化,2020年10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