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潛艦國造後》70歲老海獅還在服役 在國造量產前,誰是水下關鍵戰力?

蔡政府力推潛艦國造,原型艦預計要打造6到8艘要,交船時程為2025年;而隨著日前位在高雄的廠房正式啟用,代表台灣已邁入原型艦造艦階段。(蘇仲泓攝)

蔡政府力推潛艦國造,原型艦預計要打造6到8艘要,交船時程為2025年;而隨著日前位在高雄的廠房正式啟用,代表台灣已邁入原型艦造艦階段。(蘇仲泓攝)

喧騰多時,潛艦國造案終於進入原型造艦階段,象徵我國水下戰力組建進入嶄新一頁;面對共軍部隊數量上的優勢,再加上台灣高度仰賴海上交通帶來的經貿成果,國軍積極組建不對稱戰力應處。然而,潛艦籌獲的困難不亞於國軍任何裝備,潛艦部隊自60年代演進至今,原型艦正式動工,對台海防衛整體戰略的新局可說是別具意義。

至於距離本島400至1600公里的東南沙,因有綿長航線需要確保,一支具備相當規模的潛艦部隊就顯得非常重要。當潛艦只要在特定水域內部署、待命伏擊,共軍船艦活動就會受到限制,需投入更多資源執行反潛作戰,即便不能將之擊沉,但也能發揮牽制作用,為我方爭取寶貴時間。

海軍當前操作潛艦的「256戰隊」,隸屬海軍艦隊指揮部,戰隊長為少將編階,包括現任參謀總長黃曙光上將、艦指部指揮官高嘉濱中將等人均為潛艦部隊出身,先後出任256戰隊長一職;黃曙光本人自海軍司令任內開始擔任潛艦國造計畫召集人,未來相關領導工作,可能會交棒給高嘉濱繼續執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仲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