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動物協會近年在北北基致力推動「母犬絕育計畫」,協會近來推出的募資計畫在短時間內就達到125萬的目標。示意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為逐步根絕狗狗在街頭流浪、受虐的悲歌,過去幾年在北北基推動遊蕩母犬絕育的相信動物協會,新年度將前進桃園。協會調查發現,除一般人熟知的野犬、棄犬,由飼主放任四處遊走、無限繁殖的放養犬,才是街頭遊蕩犬的大宗,初估桃園全市遊蕩犬總數多達3萬多隻,絕育工程浩大。為爭取支持,該協會在公眾募資平台推出「紮女養成計」專案,僅5天就達成募資目標,在社福團體一片苦哈哈的後疫情時代,相當不易。
相信動物協會推出「#先浪狗變少─相信動物協會『紮女養成計』,前進桃園」專案計畫,目標30個月內完成全桃園80%遊蕩母犬的絕育工作;自10日起在募資平台flyingV上架,募資至2021年2月7日截止,未料短短5天就達成125萬元的募資目標,目前募資不到10天,累計捐款已達145萬2339元。
「我們也感到萬分驚喜與意外!」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表示,畢竟在「萬事莫較防疫急」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後疫情時代,幾乎所有民間團體都面臨民眾捐款銳減、以及政府委託標案經費大幅縮水甚至取消的窘境。而事實上,在這個募資計劃前,相信動物協會的運作也數度無以為繼。
提到相信動物協會這個成立不到5年的動保團體,知道的人並不是太多,原因是協會做的不是國內多數動保團體在做的動物救援,而是遊蕩犬高強度絕育工作,且鎖定的對象是母犬,也就是專案名稱中提到的「紮女養成計」。
郭璇苦笑道,國內有愛心、愛動物的人確實不少,尤其每當動保團體發現被人為虐待得遍體麟傷甚至皮開肉綻的犬貓需要就援或就醫時,總不難獲得民眾迴響,多半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募得所需的救援款項。相形之下,區域性遊蕩母犬絕育計劃似乎就有點太「理性」了!也就比較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廣大民眾的共鳴支持。
然相信動物協會認為,若無法有計劃且有步驟地針對各縣市遊蕩母犬進行高強度的絕育工作,導致遊蕩犬總是「這邊救了,那邊又生了」,動保團體的救援速度將永遠趕不上遊蕩犬快速繁殖的速度,忙得昏天暗地也無助改善現況。所以協會堅信,救援動物雖然重要,遊蕩犬絕育更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巨大工程。
(延伸閱讀:收容所超收爆表到573% 歷經「十二夜」續命後,台灣浪浪過的好嗎?)
遊蕩犬與流浪犬究竟有什麼不同?郭璇說,提到流浪犬(street dogs),大家聯想到的可能只有無主的棄犬或野犬,但在街頭趴趴走、除到處便溺、可能隨機攻擊路人,以及不斷繁殖的犬隻,其實是以有主的放養犬為大宗。因此,近年國際動保團體服務對象多以遊蕩犬(free-ranging dogs)取代流浪犬。
根據相信協會過去3年在北北基桃第一線「數狗」的經驗,這些縣市的遊蕩犬高達42.1%是有主的放養犬,其次才是在街頭出生、長大的野犬占37.6%,高死亡率的棄犬或遺失犬則只占12.5%。
放養犬既然是有主的家犬,依《動物保護法》規定,為狗狗絕育是飼主的責任,為什麼動保團體要將放養犬也納入提供免費絕育服務的對象呢?現實情況是,雖法有明訂飼主除非另向主管機關提出動物繁殖申請許可,否則一律必須為家犬進行絕育,違者可處5至25萬罰鍰;然一旦動保稽查員找到未絕育家犬個案進行勸導,並告知可能開單處罰,相當比例的飼主甚至就會考慮棄養。
為何只紮母犬呢?相信動物協會成員指出,國際研究指出,在經費與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落實遊蕩母犬絕育遠比公犬絕育有效益。舉例說,某區域內的遊蕩犬共有公犬、母犬各10隻,即使紮掉其中一隻公犬,其他9隻公犬還是可以讓10隻母犬繼續懷孕;但若紮掉的是一隻母犬,就可直接減少狗群生產力,以一隻母犬一年可生兩胎,每胎平均可生6~10隻幼犬計算,紮掉10隻母犬,一年就可減少120至200隻幼犬降生街頭。
事實證明,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攜手努力下,目前台北市及新北市遊蕩母犬絕育率已達80%,基隆市更有85.6%,即均已達國際共識指出,區域內遊蕩母犬達80%即可有效控制與下降遊蕩犬數量的標準。
影響所及,近年北北基經民眾通報救援或清潔隊主動捕捉的遊蕩犬中,幼犬的數量與比例都有顯著降低。以北市為例,2016年各公立動物收容所共新收1789隻犬隻,其中幼犬637隻,比例35.6%;到了2019年總新收量1167隻,其中幼犬238隻,比例已大幅降至20.4%。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