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5:40
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因萊豬成了民眾關注焦點。(柯承惠攝)
從陳水扁時代起,美國肉品進口就成了台美間的難題,這個纏繞二十年的議題,從牛到豬,從狂牛症到瘦肉精。今天還活躍於檯面的政治人物,陳水扁、馬英九、蘇貞昌到游錫堃,都處理過這個難題。
二○二○年平安夜降臨前,立法院通過放寬萊豬進口相關規定,也為這個二十年難題解套。
就在萊豬成為藍綠衝突點之際,事件另一方當事人美國的駐台代表也捲入糾紛。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William B. Christensen)主動出擊,要說服反對開放萊豬的國民黨菁英,卻被台中市長盧秀燕突襲而發火。也讓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陷入尷尬──他為了爭取選票,扭轉黨的「友中」路線成為「親美」,如今多數民眾拒美豬,他成了夾心餅乾。
美中建交後,美國成立AIT做為與台灣交往的白手套,逾四十年來它與台灣大眾距離頗遠,頂多只是赴美前辦簽證的地方。不過從前任處長梅健華(Kin W. Moy)開始,AIT就善用社群媒體與台灣社會互動,主動向民眾進行訴求。一九年AIT因在台四十周年活動而能見度大增。如今酈英傑更因萊豬成了民眾關注焦點。
藍、綠雙方怎麼評價酈英傑這個外交官?歷任AIT理事主席、台北辦事處處長又如何與台灣互動?並在哪些台灣重要政策、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本刊為你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