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習近平的義和團主旋律

2021年3月22日到25日習近平赴他從政的「龍興之地」福建考察(取自新華網)

2021年3月22日到25日習近平赴他從政的「龍興之地」福建考察(取自新華網)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從福建展開他邁向2022年連任之路,伴奏的進行曲則是民族復興的主旋律,中國境內齊聲唱和,但義和團式的亢奮卻挑起國際間愈見尖銳的對立,也為習近平想要「平視世界」的中國夢帶來危機。

習近平的從政之路,最早是擔任國防部長耿飊秘書、接著到河北正定縣當書記,但各只有三年時間。之後來到福建待了十七年半,這裡可稱得上是他的「龍興之地」。2002年離開福建省長職務後,轉往浙江、上海發展,逐步進入中央政壇。

今年人大政協兩會結束沒多久,習近平就在三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五到福建考察。在邁向二十大、「向普丁學習」尋求連任之際,重回發跡舊地也引發關注,各方為他此行賦予各種意義。

中國官媒新華社寫了一篇〈習近平福建行,第一站為何看山?〉此文發揮極大想像力來解釋總書記為何第一站到武夷山,賦與他的八閩考察深遠的生態意義。文章說:「他主導和推動了福建的生態省建設,這裡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重要萌發地」,最後總結,習近平深層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正如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對新征程新發展的深遠謀劃:『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看了這篇充滿想像力的詮釋,不禁令人好奇:難道總書記的福建行是在為中美在氣候變遷議題的合作上釋放訊息?

才說兩岸促融大批共機就擾台

對岸統戰最喜歡說「閩台一衣帶水」,習大到福建難道是對兩岸關係釋放訊息?香港政治評論家劉紹銳指出習此行是要展示對台灣問題的關切,為此他應會到福建省軍區與軍方見面。新華社也報導他到位於福州的武裝警察部隊第二機動總隊視察。官媒也指出,習近平在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說,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媒體又在「通」、「惠」、「情」這三個字上做文章,說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以這三字促進兩岸融合,是「對台釋出重大善意」。

不料,就在習近平對「對台釋出重大善意」隔天,二十六日解放軍就派出20架次軍機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這是台灣國防部去年9月在「即時軍事動態」專區發布共機動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機擾台。這波行動被視為針對台美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的施壓。

習近平視察軍民融合企業福光時說,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很明顯地,這是針對美國企圖掐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脖子做出的宣示。

習近平此行釋放出最明確訊息的行程是在,他巡視福州市一家軍民融合企業福光。

福光是生產軍用特種光學鏡頭,最早創立於一九五○年代末,原本是藏身閩北山區的「小三線軍工企業」,如今被中國列入「安防百強企業」的上市公司,它是生產監視器的海康威視、以及通訊設備大廠華為的主要鏡頭供應商。海康威視和華為都是因國因原因被美國制裁的中國大廠。

習近平視察福光時說,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不能一味跟跑,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很明顯地,這是針對美國企圖掐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脖子做出的宣示。

「卡脖子」解方中歐投資協定出狀況

中國外長王毅25日到訪土耳其,僑居土國的維吾爾人上街抗議,表達對中國鎮壓新疆維族行徑的不滿。(美聯社)
新疆人權問題讓歐盟與中國互相扺制,也讓歐洲議會《中歐投資協定》審查受阻。圖為中國外長王毅25日訪土耳其,土國維吾爾人上街抗議中國壓迫新疆維族。(美聯社)

關鍵技術受制於人,怎麻解決「卡脖子」、「掉鏈子」問題就成了習近平想讓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關鍵。而《中歐投資協定》等於是在美國圍堵下,中國打開的另一扇窗戶。

《中歐投資協定》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ular Merkel)積極推動的,德國車廠看到中國廣大的汽車市場,尤其是方興未艾的電動車,投資協定有助於歐洲汽車業者搶先布局中國。此外,中國的金融、醫療、建築、航空運輸和電信業也對歐洲具有吸引力。

而對中國而言,2001年至2020年這20年間,中國收、併購了歐盟成員國企業共997筆,總金額達1,683億美元,占中國對外併購金額的16.2%。其中電腦、電子設備企業金額最高達335億美元,其次是汽車業。不過中國對歐盟企業收、併購在2016年高峰後下滑,尤其2019年歐洲議會通過一個被稱為「中資條款」的法案,嚴審境外投資、收購及技術轉讓,以防止國安受威脅。

雖然歐盟對中國戒心還在,中國對歐盟投資還是會受到國安審查,歐盟的外人投資審查機制卻不像美國那麼完善,加上《中歐投資協定》有助於破除投資壁壘,這讓中國更有機會進入歐洲高科技產業。

中國好不容易打開的這扇窗如今卻面臨極大風險。新疆問題導致歐盟與中國相互祭出制裁,中國制裁了歐洲議會議員、通過新疆制裁決議的歐洲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PSC),PSC是歐盟七個常設委員會之一。制裁導致歐洲議會決定暫停對《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

中國官媒將美中戰略高層對話與1901年簽署《辛丑條約》兩相對照。(人民網)
中國官媒將2021辛丑年美中戰略高層對話與1901年簽署《辛丑條約》對照。(人民網)

用義和團對抗八團聯軍

美國聯合歐盟、「五眼聯盟」一起發動新疆制裁讓中國氣炸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把這些國家形容成「八國聯軍」,她說:「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一百廿年前的中國,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中國民間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立即高漲,開始肉搜各個抵制新疆棉花的國際服飾、家具業者,也讓這些國際大廠牌的代言藝人被迫切割自清──包括台灣藝人張鈞甯在內。

如果把「美國隊」形容為「八國聯軍」,那麼現在的中國亢奮的情緒猶如義和團。民族主義的迷幻藥讓中國陷入非理性的自信中,也讓中國做出誤判。

如果把「美國隊」形容為「八國聯軍」,那麼現在的中國官方民間亢奮的情緒猶如義和團。中國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官媒《人民日報》發布「兩個辛丑」對比的圖,強調今日的辛丑年中美對話,已非120年前八國軍後的辛丑和約可比擬,煽動中國民眾民族情緒,中方會談代表楊潔箎那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瞬間火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訪歐之際,中國對歐盟做出制裁,等於把歐盟推向美國。圖右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美聯社)

不過,民族主義的迷幻藥讓中國陷入非理性的自信中,也讓中國做出誤判。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歐之際,中國對歐盟做出制裁,等於把歐盟推向美國。歐盟及美國雙方同意重新啟動有關中國議題的對話機制。當《中歐投資協定》簽署之際,還未正式上任的拜登政府擔心歐洲盟友被中國搶走,當時候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推特上轉發協定的新聞並寫道,拜登當局「歡迎與歐洲伙伴盡早磋商,討論我們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如今中國的制裁行動推了歐盟一把,讓美歐在中國議題上再度攜手。

只能關起門來當皇帝

民族主義的主旋律有助於內部團結,萬眾一心擁護二十大習平登基,但義和團式的挑釁(依華春瑩說法是「歐盟無理挑釁在先,中方正當正義反應在後」)卻幫拜登團結了盟友,也讓中國國際處境更艱困。即使習近平二十大順利連任,恐怕也只能關起門來當皇帝,想如他所說的「可以平視這個世界」更難實現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顧爾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