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09:00
因在台沒有實務需求,我方在美的F-16定期與美軍KC-135加油機協訓,補齊空軍在國內無法施訓問題。(取自AIT臉書)
2021年5月13日,6架F-16戰機依序降落在我空軍花蓮基地,隨即滑入最隱密的位置,當軍事迷正疑惑該批F-16以機號看起來相當陌生,同一時間,國外有航迷拍到稍早在夏威夷修整的同批戰機;而後媒體跟進報導,讓這批常駐在美國、現回台執行專案構改的F-16曝光。由於該批戰機是以橫越整個太平洋、跨洲的方式飛回台灣,F-16戰機越洋飛行的歷史與技術,再度成為話題。
我空軍現有140餘架F-16,全案最早是在1992年獲美方同意出售、1997年陸續飛返台灣;後於隔年成軍擔負空防戰備迄今,和IDF、幻象2000並列國內三大主力戰機。
由於F-16服役至今已逾20年,面臨中壽期性能提升需求,2017年空軍啟動構改計畫「鳳展專案」,開始分批逐次將現有的F-16A/B提升至F-16V BLK20等級。新機使用包括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飛行員使用聯合頭盔瞄準系統(JHMCS)、搭載AIM-9X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等先進武器或裝備。
歷經構改後,F-16可望進化成為我國能夠抗衡共機(甚至保有一定優勢)的重要機種;加上種類完善的各種對地、對海、對空彈藥,F-16已成為承接任務最多元繁重的機型。
由於「鳳展專案」執行過程一度出現延宕,在負責構改的漢翔公司努力之下,現能以每月交機數架的效能進行中,據稱整體進度已來到我方留駐在美國的架次。
至於空軍為何會將少數戰機留在美國?事實上這是一個藉由我方出戰機跟飛官,美方出教官和訓場(空域),提供我軍飛行員精進相關戰技戰法的機會。地點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路克基地,單位番號為第21戰鬥機中隊;其中包括空中加油等在台灣周邊無法執行(也沒有能力執行)的技術,都能在當地進一步接觸。而這個空中加油的畫面,近年也曾被AIT披露過。
照片顯示,美軍一架KC-135加油機和我方的F-16共同訓練,建立協調默契和飛官本職學能;其中F-16維持基地塗裝,外觀無法識別屬台灣所有,則是因為避免橫生枝節。另外由於路克基地持續換裝F-35戰機,加上租約到期,考量後續訓練規劃,將從現址搬遷至土桑基地,以維持整體訓能。
前面提到,我方能在路克基地進行如空中加油等任務,是在台灣很難接觸的訓練,那究竟什麼時候用得上?近期F-16自美國飛返就是一個顯著例子。
據了解,此次至少飛回台灣的駐美F-16有6架,由於要飛越整個太平洋,距離遙遠,在評估飛行員須整備休息,甚至是突發狀況應處需求,除沿途擬定數個可供起降的機場,美方也出動加油機協助執行空中加油,最終在夏威夷停留後,便直飛台灣並降落在空軍花蓮基地,而在夏威夷也是該批F-16被航迷拍到的一站。
不僅飛返台灣需要空中加油,實際上早在我國20餘年前採購的F-16返抵國門,就是自力飛回,當時首批2架(一單座、一雙座)的雙座機,機上就有我空軍飛官,當時在22小時的飛行時間裡,空中加油次數就達19次之多,顯見該項技術熟稔與否對這種長距離任務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F-16原定飛往台中展開構改,但日前又有消息稱其中幾架已飛返美國,一來一往間的變化相當弔詭。主因可能是因F-16在美訓練不能中斷,或F-16V現階段將以對應中共敵情威脅為主,訓練則將由舊機型再撐一段時間。
另外,目前除了鳳展專案,另有向美新購66架F-16V BLK70的「鳳翔專案」同步進行中。鳳翔案預計在2026年交機完成,屆時空軍擁有的F-16V將超過200架,F-16之於空軍甚至國軍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新機出現在各類演訓中的機會也會持續增加,值得外界期待。
除空軍F-16機隊持續壯大,同樣受矚目的還有去年8月成立的F-16維修中心。該中心以漢翔公司技勤人員為基底,由於同步執行鳳展專案,美國原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技師應有協助維保或提供技術協助;漢翔有鳳展案在前、維修中心在後,突顯台灣在F-16零組件的保修或製造上,確實受到美方肯定。
維修中心啟用後的首要任務,是縮短過去F-16系統零件交期長、費用高、使用率高等問題,將前述「三高」設法在國內解決;下一步則合理期待以成為亞太區維修中心為目標,因台灣並非亞洲唯一使用F-16的國家,爭取這些機隊的訂單,有助提升我航太產業實力。
惟此願景仍牽涉國際和區域情勢,現階段各國陸續更新戰機(如採購F-35),屆時台灣還有多少他國F-16可修,恐怕沒人說得準;遑論加上戰機內部涉及多重專利,拆卸組裝都要看美方臉色。盡管維修中心期盼掛上「亞洲」2字前景未必順遂,但這仍是台灣努力方向,只能繼續堅持。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