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多窮人餓肚子,為何台北大批食物扔焚化爐?資深里長20年搶救糧食、看遍底層困境

明明台北資源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無數窮人餓肚子?如果把本來會被送進焚化爐報廢的、還能吃的新鮮食物都搶救起來,可以餵飽多少人?這是一個里長陪伴弱勢者20多年的心得:「我們完全不收過期的,但還是有那麼多!」...(資料照,謝孟穎攝)

「北部食物浪費多少,你去大型市場一趟就知道──賣剩的不想丟,就要花錢租冷藏櫃到明天再賣,不想花錢就丟廚餘桶、全部絞碎丟掉,台北也沒地方堆肥、乾脆全部燒掉……唉,明明可以吃,那邊一直丟、我這邊還要去買菜煮給老人家、花很多錢,如果不要丟,能不能送我一些、讓我幫到更多人?」

明明台北資源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有無數窮人餓肚子?號稱「台北最窮社區」南機場忠勤里的里長方荷生,20多年前曾見證獨居老人電鍋裡只有一顆佈滿黴菌的饅頭、病死在家發臭好幾天才被發現等悲劇,但如今,方荷生已經能做到一周5天供餐給上百位社區長輩,甚至有能量發送「食物包」到台灣各地救苦救窮,關鍵就在如何搶救被浪費的食物。

「我們完全不收過期的,但還是有那麼多!」據方荷生建立的「臻佶祥食物銀行」統計,這裡每月救回的、本來要被丟棄的食物,就有超過4萬公斤、可提供超過1萬份餐點,即便篩選掉狀況不佳的食品,依然有這麼多可以吃。

如果把本來會被送進焚化爐報廢的、還能吃的新鮮食物都搶救起來,可以餵飽多少人?餵飽之後,有機會再多做什麼嗎?這是方荷生20多年來都在拚命的目標,而如今他的最新計畫,是要將「兩個電鍋」送入弱勢家戶、改變一切。

見證無數獨居老人病死在家發屍臭悲歌 他用「送餐」建立人與人的連結

「臻佶祥食物銀行」顧名思義就是提供食物的地方,而在方荷生的堅持下,這裡供餐給社區老人與孩子,甚至不需審核有無低收入戶資格、一天兩份免費麵包誰都可以領取,中低收入戶家庭則核發點數、每月皆可領取沐浴清潔等各種家庭用品物資──他的理想是關懷社區內「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但他的目的並不只是餵飽飯而已,而是真正知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究竟需要什麼。

一開始方荷生看見的是獨居老人,他從小生活在南機場、看著無數單身榮民從壯年到衰老,後來他於1998年成為里長、2001年送出第一個便當時,初衷並不是餵飽飯,而是他一輩子忘不掉替獨居老人收屍的氣味:「我看到太多老人沒送醫院死在家裡,死掉老人在家臭掉那個味道,你一輩子忘不掉……」

該怎麼幫助這些長輩,能在他們生病時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過世的話也能及早發現?這是方荷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時常送老人去醫院,而醫師的建就是從「送餐」開始,從餐食與長輩建立連結。

20191007-貧窮、萬華、住宅、南機場(謝孟穎攝)
該怎麼幫助這些長輩,能在他們生病時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過世的話也能及早發現?(資料照,謝孟穎攝)
20191115-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每日製作上百個便當分發給獨居老人。(蔡親傑攝)
方荷生一周5日、一天兩餐,製作上百個便當分發給獨居老人。(資料照,蔡親傑攝)

方荷生所在的南機場本來就有夜市、獨居長輩也不至於餓肚子,但長輩確實吃得不太營養、一顆饅頭配上大蔥吃好幾餐是常態,如果身體發生任何狀況或是動手術,這種吃法只會讓老人家身體退化得更快。

老人家有心事有任何困難也往往都悶著,什麼都不願講,可能身體不舒服就乾脆不下樓買吃的、獨自挨餓忍耐、直到最壞的狀況才會被發現,這時「送餐」就成為方荷生連結老人家們的重要管道。

照顧長輩們吃飯這事並不罕見、許多里長都有做送餐,但很可能一周才那麼一次,而方荷生堅持:「一周送5天才叫『照顧』。」穩定餐食不只讓老人家營養足夠、肌肉不至於快速退化、慢性病況也可能因此被控制住,最重要的是,老人家天天都跟送餐人員見面、知道天天都有人在關心他,信任感會慢慢建立起來,他會慢慢願意跟他人說出自己有哪些狀況、比較願意接受外人幫忙。

(方荷生提供)
當信任感慢慢建立起來,獨居長輩與弱勢者才會慢慢願意跟他人說出自己有哪些狀況、願意接受外人幫忙整理家中(方荷生提供)

「這就是送餐過程產生的信賴,他會慢慢同意我們幫忙整理家裡,例如我們送棉被過去給老人家的話,才不是拿去給他、拍個合照而已,是整組床包被單直接幫你換掉──如果不這麼做的話,老人家拿到新的床組一定捨不得用、一直堆在那,啊他為什麼會同意讓我們放?就是因為信賴。」方荷生說。

這20年來,方荷生已經發展到可以照顧健康狀況程度不同的獨居長輩們──行走自如的長輩就請他到南機場樂活園地一起共餐吃飯、同時也能交朋友,有能力下樓拿便當的長輩就請他自己下樓拿,至於真的臥床、行動不便的長輩,就請志工直接把便當送到家、等他好轉再說,「你身體狀況好就要自己下樓拿,下樓一群人在等便當的時候也會互相聊天,就可以建立長輩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希望把這個送餐模式推廣到全台灣。」

透過這樣的送餐模式,方荷生終於揮別當年遺憾,可以即時接住有需要幫忙的獨居長輩──如果長輩身體有狀況,能處理的就還是會由社區照顧、臥床的長輩也可以幫忙連結居服員,如果失智失能程度嚴重到必須送機構,方荷生也會協助評估每月費用、錢哪來、幫忙找床位,如果真的不幸發生長輩在家中獨自過世的狀況,至少現在很快就會被發現,讓長輩走得有尊嚴。

北部到底浪費了多少食物?一家食物銀行每月就搶救「4萬多公斤」

這是一套非常理想的送餐與照顧獨居長輩模式,但資源跟錢從哪裡來呢?方荷生一開始做送餐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社區裡有上百個老人家要餵飽、想每天供餐的話勢必花大錢,他也曾經為了送便當負債千萬,但也很快發現,台北確實有太多糧食資源被浪費掉──如果可以善用這些資源,不只可以餵飽南機場的上百名長輩、做到一周5天供餐,甚至把資源連結到全台各地、照顧更多偏鄉的弱勢者。

談起被浪費的最大宗「善心食物」類別,方荷生一秒回答:白米。每逢過年過節與普渡活動,許多宮廟都會發通知單、請弱勢戶去領白米,這本來是救濟弱勢者的善意,但救濟的宮廟太多,一個弱勢戶甚至可以在一次過節裡領到8包米、一路從過年放到中秋節就長蟲丟掉,但在食物銀行體系建立後,方荷生光是上一次普渡就處理了2萬公斤的白米,一點也不浪費。

「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希望他們可以自由走進我的食物銀行、挑他們自己需要的東西,這過程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跟他聊天,可能就順便找出他家裡還需要什麼。」方荷生不想走普發白米模式,他希望真正去傾聽每個人需要的東西。

20191115-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將捐贈來的物資重新整理做最有效的運用。(蔡親傑攝)
菜市場裡當日賣剩的、或外觀不夠漂亮的各種食材,方荷生往往願意收下這些還能吃的東西、加工做成社區長輩們的無菜單料理,而且保證新鮮健康(資料照,蔡親傑攝)

當然,更多浪費產生於每一天的日常,例如菜市場裡當日賣剩的、或外觀不夠漂亮的各種食材,方荷生往往願意收下這些還能吃的東西、加工做成社區長輩們的無菜單料理,而且保證新鮮健康;另一大宗,就是食品廠商迫近效期限、不得不報廢送進焚化爐的各種未過期食品,這些食物讓方荷生無盡感嘆,北部到底浪費了多少食物呢?

生鮮食品方面,光是採訪這上午,就有大型市場攤商通報有賣剩的10公斤肉品、70公斤蔬菜,如果沒有一套系統來管理這些食材,食材命運往往就是被送入市場廚餘區絞碎、推進焚化爐燒掉──但既然有系統了,這些食材至少可以做300個便當,不只餵飽方荷生的的長輩里民、還可以餵飽台北車站與艋舺公園的無家者(街友),方荷生甚至每周有能力發兩餐給上百名無家者。

例如即期食品方面,採訪這天冷凍食品廠商通報有23箱唐揚雞、13箱雞翅、176箱炒飯將報廢,效期都還有2、3個月──這些即期食物本來很難繼續在一般通路販賣、企業還必須自己花大筆預算送進焚化爐,但在方荷生連結之下,所有被搶救的糧食都可能被送到全台灣。

「能吃能用、不要過期,我都可以用。」這是方荷生的原則,被搶救下來的物資也不只糧食了。例如採訪這天又有團體回報說有大量夏令營物資不知該如何處理,包括床墊、枕頭、涼被、制服、帽子、背包,「這些他只用了3、4天,還很新,那我能不能拿回來呢?」他當然是趕快派夥伴把物資都載回來了。

於是根據方荷生建立的「臻佶祥食物銀行」統計,這裡每月可以搶救至少1萬7千公斤生鮮食材、1萬8千公斤的耐久食品、9000公斤的麵包,來源為超市、大賣場、餐廳、麵包店、企業及一般民眾,可以提供超過1萬份續食餐點、服務超過400戶弱勢家庭──光一家食物銀行可以做到這樣,就足見北部有多少食物被浪費、資源之豐富,方荷生想拿這些食物來做更多事。

20191115-北市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將捐贈來的物資分發給需要的人。(蔡親傑攝)
每月募來超過9000公斤的麵包,方荷生不看任何低收入戶資格、有需要的人都可以一天領取兩份(資料照,蔡親傑攝)

「我希望,讓在地人可以照顧在地人」

儘管20多年來的努力讓方荷生被封為「地表最強里長」,他不想止步於自己服務的里民,他希望把自己所有經應傳授到全台灣有需要的地區。例如近期要給花蓮與台東偏鄉弱勢戶每一戶「兩個電鍋」的募資方案,就跟方荷生當初送便當一樣,送電鍋不只是送電鍋,是希望改變一整個家戶的生活。

為何希望送電鍋給弱勢家戶,是方荷生近年奔走台灣各地時,看見許多偏鄉弱勢老人家用瓦斯爐煮東西吃煮到忘記、不幸火燒厝的狀況。

偏鄉不像台北一樣地狹人稠、什麼事情都是有段距離的,即便在地牧師努力奔走弱勢家戶也難以顧及所有狀況,如果不幸失火,即便消防隊拚命趕來,屋子也往往燒了大半、被燒掉的所有生活用品對弱勢者來說都是沉重開銷。因此方荷生希望推廣使用上較為方便又安全的電鍋,一個用主食、一個用食物包等菜餚,完全取代明火煮食、避免燒屋風險。

方荷生也很清楚,當然不能只是單純送一堆電鍋過去偏鄉、拍拍慈善大合照就解散,他看過太多弱勢者的家中一片凌亂、電線插滿滿、延長線一直插,這樣的環境就算放了兩顆電鍋也不夠安全、還是有可能電線走火,因此方荷生的「兩個電鍋方案」募資金額是一戶5000元,不只用來買電鍋,還要替弱勢戶住家清理雜物、重新配電線,提供更安全舒適的環境。

(方荷生提供)
太多弱勢者的家中一片凌亂、電線插滿滿、延長線一直插,這環境就算放了電鍋也不夠安全、仍有可能電線走火(方荷生提供)

此外,雖然方荷生連結許多專業人才、包括有能力帶隊替弱勢戶配線換明管的《做工的人》監工作家林立青,花東在地牧師也會問:這些水電修繕能不能不要用「台北的人」,而是用部落與村子裡的人、給在地一些工作機會?方荷生當然說好,他期待可以找出在地的專業者幫忙修繕、由募資方案提供工資或專業培訓,這些在地師傅也不會只是修完房子就走,而是協助牧師定期去探訪弱勢戶與獨居長輩、再看看他們有什麼需求。

「我希望讓在地人可以照顧在地人,我再怎麼厲害也沒辦法每天跑花蓮部落、一個一個家戶探訪吧?我希望在地力量可以被帶出來。」方荷生說。

這些想法一言難盡。雖然方荷生從9月募資到現在募了60多萬元善款、看起來很多,但其中很多民眾捐款指定用途都是單純買電鍋、不包括配線水電等,方荷生只能繼續說明與溝通、希望讓更多人理解。

20191007-貧窮、萬華、住宅、南機場(謝孟穎攝)
方荷生的電鍋方案已於南機場實行,他期待更多人可以理解、推廣到全國,盡可能減少弱勢者煮食碰到的火災悲劇(資料照,謝孟穎攝)

當然,理解方荷生的人依然不少,他仍在招募願意一起出力的志工──例如要把大量物資從台北送到花東的時間成本其實非常高,但如果約定雙方在蘇澳對接,是不是比較有機會?如果要開車去花東旅行的民眾或遊覽車公司願意當志工、順路幫忙載些常溫物資下去,是不是運送上會更便利?這是方荷生想到的「共運計畫」,制度設計上也非常人性化,載運志工只需要把車開到花蓮站、按下寄物櫃的4個數字密碼(密碼設定為車牌號碼),就可以把東西放了就走,不需要與工作人員約時間互等,彼此都方便。

甚至有房屋仲介願意幫忙連結售屋後將要丟棄的家具、有貨運公司願意協助載運到有需要的偏鄉地區,20多年前方荷生只有一個人送便當,但如今他實現了更多連結,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到「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方荷生看過無數底層悲劇、卻始終願意讓人與人之間能互助,他見證台北的大量物資浪費、卻始終動手把這些物資整合起來,他持續在把這樣的食物銀行模式推廣到全台灣,讓在地的每一個生命都能被好好接住。

支持更多物資不再被浪費、全台各地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都能被幫助,請參考「食物銀行共運計畫」、方荷生「臻佶祥食物銀行」募款資訊(連結)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