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外商壽險龍頭舵手換人 林順才華麗轉身、「純老外」登場

安聯人壽總經理將於今年8月1日換人,圖為該公司總部外觀。(顏麟宇攝)

消息人士透露,任內奠定安聯人壽成為我國外商壽險龍頭、數位化成績優異、今年前5月初年度保費(FYP)一舉躋身壽險業四哥的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預計今年8月1日出任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總經理,為德國母集團對他11年來掌舵台灣市場的一大肯定。

安聯人壽是德國安聯(Allianz)集團在台灣的壽險子公司,本周四(27日)將舉行董事會,可望通過新任總經理任命案,並於本周五正式對外公告。市場盛傳,接替者為現任安聯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區域執行長Jan-Joris Louwerier,荷蘭籍,中國的安邦保險集團收購安聯集團在南韓的人壽子公司之前,Jan-Joris Louwerier曾經擔任南韓的安聯人壽營運長,2016年2月升任執行長,隨著公司易主,2017年11月轉赴印尼的安聯人壽當總經理。

Jan-Joris Louwerier若如市場臆測出掌台灣的安聯人壽總座,將是我國21家壽險公司裡頭,唯一一位「純老外」總經理。「純老外」指,不會說華人語言。國內壽險公司總座,若把今年5月30日請辭、7月1日生效,職務由董事長兼任的台新人壽算入,目前共有兩位外籍總座,包括:新加坡籍的台新人壽總經理邢益華、馬來西亞籍的合庫人壽總經理藍年紳,雖然都是外籍,但為不折不扣的華人,中文都很流利。

香港籍的林順才,原本也被歸為外籍總座。不過,去(2023)年2、3月間,他入籍中華民國,成為1970年美國AIG集團入主南山人壽,過去53年來,台灣的外商保險公司高層(董事長或總經理)第一人。

「純老外」掌舵公司命運多舛 安聯後市受矚目

人身保險是很在地、很需要溝通的行業,尤其是自己有業務員部隊者。早年幾家會用或喜歡用「純老外」當總經理的公司,包括:大都會國際人壽、滙豐人壽、宏利人壽、第一英傑華人壽、保德信國際人壽、康健人壽,共同的命運都是已經撤出台灣市場,不是經營不下去就是被集團包裹出售,也因如此,安聯人壽暌違11年後,再次起用「純老外」掌舵台灣市場,萬黃叢中一點白,未來發展受到矚目。

台灣目前有5家外商壽險公司,包括:德商安聯人壽、英商保誠人壽、美商安達人壽、法商法國巴黎人壽、港商AIA友邦人壽,僅安聯人壽1家有自己的業務員部隊,而且,從2013年5月底的1438人到2024年5月底的5400人,11年來成長2.76倍,成長率高居整體壽險業之冠。

隨著「純老外」新老闆的到來,安聯人壽的業務通路變化受到關注。壽險公司高階主管指出,會不會講中文沒那麼重要,反倒是,人格特質很重要。以第一金控與英商英傑華(AVIVA)集團2008年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第一英傑華為例,2017年宣布結束合作,圈內人都不意外。他說,第一英傑華用血統純正、沒有混血的英國人當總座,而且是倫敦國王學院第一名畢業,自視甚高,不覺得賣保險需要跟銀行通路配合,這種就會有問題。

壽險公司高階主管說,有的老外CEO雖然不會講中文,但是跟業務員對話時會用簡單的英文,而且會去傾聽、樂意參加業務員的活動,有融合在裡頭,這種的就算有語言障礙,還是可能受到業務員歡迎。換言之,人格特質比語言還重要。

林順才2013年5月13日出掌安聯人壽總座後,成功說服德國母集團注資新台幣202億元,於2018年5月18日,把202億元及約7.7萬張高預定利率的傳統保單及其約19萬張附約,以象徵性1元為對價,移轉給中國人壽(已更名凱基人壽),從此不再被高預定利率保單所苦,獲利漸入佳境,業績也持續向上。

20240302-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左)與業務長劉育群(右)今(2)日出席2024營運展望說明會。(陳怡慈攝)
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左)將出任中國的安聯控股總經理。圖為他與業務長劉育群(右)今年3月2日出席2024營運展望說明會。(資料照,陳怡慈攝)

德國人算盤:盼台灣成功值在中國有所突破

安聯集團目前在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中國等地都有壽險子公司或分公司,無論保費、新契約價值或稅後純益,台灣市場長年穩居亞太區第一,林順才績效顯赫,母集團說服已經在台灣市場當了3任總經理、合計11年,原本想退休的他,到中國開疆闢土。

壽險界人士說,中國重視跟歐洲的關係,尤其是德國,中國政府把唯一一張給外商的金控執照給了安聯集團,也就是安聯(中國)保險控股,簡稱安聯控股,底下有人壽、產險、資產管理等3大版圖,分別為中德安聯人壽、京東安聯保險、安聯保險資產管理。雖有珍貴執照在手,不過,業績始終做不大,德國人於是把腦筋動到在台灣市場有成功經驗值的林順才身上。

友人表示,1965年次、現年59歲的林順才,對於這項任務「還滿excited(興奮)的」。中國市場不好做,很多人不懂他為何願意蹚渾水,但在他看來,就是因為大家的期望值很低,更有空間可以嘗試一些東西。中國市場那麼大,只要找到一塊有競爭力的業務,專注經營就能有所突破。關鍵在於,要能做出差異,因為中國的羊群效應太濃,各家壽險公司賣的商品幾乎一模一樣。

以投資型保單為例,由於中國政府對連結境外基金控管嚴格,加上要求高齡者投保必須錄音等法規繁瑣,以投資型保單見長的安聯集團,在中國幾乎成了英雄無用武之地,不過,隨著中國的利率環境逐漸走低,傳統型保單愈來愈貴,對林順才而言,這就成了可以突破的機會。

台灣員工認股率全球數一數二 林順才驕傲

林順才掌舵安聯人壽11年,安聯的初年度保費從2013年在整體壽險業排行第10名,到了今年前5月已經躋身整體第4名。過去兩年的年度稅後純益都超過20億元,分別為在安聯人壽在台灣成立30年來最佳及次佳成績。

另外,壽險公司必須體質良好,才能在金管會保險局核准下上繳現金股利,安聯人壽過去5年來(2020到2024),僅1年(2023)沒有上繳現金股利,在壽險業中算是相當突出。

友人說,林順才最滿意的是「有一個很好的team(團隊)」。安聯集團每年對全球各地員工做很多調查,其中一項讓他感到驕傲的是,台灣的員工購買安聯集團股票的人數比率,在安聯集團各個國家排名總是數一數二。員工買自家集團股票,集團會相對贈送一些股數,雖然平均成本比較優惠,但重點是看好公司前景,台灣安聯員工的行為讓大家知道,他們對這家公司很有信心。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怡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