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有錢就能入學?波波醫師現身說法 揭學制反擊:台牙醫來念未必能畢業

林宗億(著黃色隔離衣者)說他們牙醫系一共要念5年,3年級開始就要臨床實作,在教授監督下為患者洗牙。(林宗億提供)

林宗億(著黃色隔離衣者)說他們牙醫系一共要念5年,3年級開始就要臨床實作,在教授監督下為患者洗牙。(林宗億提供)

本土小牙醫對「波波醫師」連續抨擊多日,但卻少見波波牙醫出面回擊。《新新聞》訪問到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他也是社會大眾口中的波波醫師,他強調,本土小牙醫說他們買學歷、走後門……,諸多不堪的指控張口就來,卻毫無證據。

為什麼沒有選在第一時間回應本土小牙醫的各項指控?林宗億說,因為他們一直以為近期事件的焦點應該是2023年底禾馨診所一名劉姓波波醫師不慎在手術過程中刺穿患者子宮,最後導致患者身亡。說實在的,無論是波波醫師或本土醫師,沒有一個醫師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更何況對方是婦產科,牙醫師對相關手術可能發生的原因也不太清楚,於是暫時選擇沉默。

台灣和歐洲只是兩邊的學制不同而已

萬萬沒想到本土小牙醫卻藉此機會大肆炒作新聞,指稱由這件事的的發生便足以證明,波波醫師包括波波牙醫師在國外的學習根本不紮實,不但形同抱著錢就能入學,念的還是「國際專班」而非正規班,修業期間也完全沒有實習,就等著畢業後返國排隊等候每年50個實習名額,外加通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國考,便可取得中華民國牙醫師執照。

林宗億以自己為例,他是畢業於西班牙排名第3的醫學院牙醫系,據他所知全球只要設有國際班的醫學院系所,都是要先看考生的歷年在校成續,以及平日參與社團活動或擔任幹部的表現,再進行一項性向測驗(UCAT)證明你的人格特質是否相關系所需要的人才,最後還要經過面試,才能決定你是否錄取。他不認為這是所謂的免試入學,只能說相較於台灣是透過成續取向找人才,在歐洲多數學校都是透過性向取向找人才,無關對錯,只是兩邊的學制不同而已。

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也是波波醫師,當初畢業自西班雅醫學院的牙醫系。(林宗億提供)
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也是波波醫師,當初畢業自西班雅醫學院的牙醫系。(林宗億提供)

除了跟台灣一試定終生的學測制度不同,當地牙醫學系對學生的淘汰制度相當「兇猛」,大一念下來,可能就有一半學生會被淘汰;另大三若沒有考過語言檢定,或實習課一科沒過就要留級;還有核心課程只要一科被當就要直接退學,「如此嚴格的學習歷程,即使是自恃成績位在全台前1%的台灣牙醫學生來念,也未必畢得了業。」

本土小牙醫提到他們都在當地學校都沒有實習,林宗億就更氣了。

將國際專班說得像「放牛班」是一種嚴重的岐視

林宗億說,當初他選擇報考西班牙這所醫學院的牙醫系,就是屬意他們非常看中臨床實作,除了大一、大二念的是是基礎醫學理論,大三、大四、大五這3年他們每天都必須跟著教授在診間直接接觸患者,(據說波蘭還有牙醫學系大二就開始進入臨床實作課程)甚至在教授的監督下,親自動手為患者洗牙、照X光等,這些他手中都有照片為證;另他們畢業時不但都有實習學分,還必須分別經過西班牙及台灣教育部及外交部的認證,然後才能向考選部報名第一階段國考。

反倒是本土小牙醫口口聲聲說他們沒有實習,試問:證據在哪裡?!

20241113-波波醫師爭議再起,衛福部邱泰源率次長、司長於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黃天如攝)
波波醫師爭議再起,衛福部邱泰源率次長、司長於11月13日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資料照,黃天如攝)

另對於本土小牙醫質疑他們在國外學校念的都是「國際專班」而非本地班,言下之意,好像國際專班就是「放牛班」一樣,林宗億也覺得是一種嚴重的岐視。

他說,國際專班與本地班唯一的差別只有語言,畢竟西班牙的母語是西班牙文,但除了當地學生,來自全球其他國家學生精通西班牙語的人並不多,就像他的班上有杜拜人、冰島人、瑞士人、德國人、台灣人及香港人等,一般情況下,精通英語的人還是比較多。更甚者,學校自世界各地重金禮聘而來的牙醫學教授,大多也都是比較精通英語,所以,國際專班不但不是次等班級,師資甚至比本地班的還要好。

不該影響偏鄉民眾的就醫權利

針對本土小牙醫質疑衛福部推出的「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113-116)」除了召募本土畢業有執照的牙醫師下鄉服務,同時也招收通過第一階段國考的學生予以加強訓練,再將其派往偏鄉服務,而後者正是為波波醫師量身訂做的計畫,為的就是提供他們更多的實習名額,縮短等待的時間。但在本土小牙醫一再的杯葛下,衛福部已承諾取消實習計畫,僅限全台55個無牙醫鄉,召募本土畢業有執照的牙醫師下鄉服務。

林宗億說,本土小牙醫衝著他們來沒關係,但若因此影響偏鄉民眾的就醫權利就太過份了。據他所知,國內偏鄉民眾共有382萬人,其中許多人所住的鄉鎮市甚至連一個牙醫師都沒有,那是因為台灣78%牙醫師執業地點都集中在六都。本土小牙醫還有人說只要有巡迴醫療車就可以解決,更代表他們完全不瞭解偏鄉醫療,因為牙醫設備很複雜,巡迴醫療車一般只能拔乳齒、補蛀牙,連根管治療、幫成人拔恆齒都做不到。希望政府拿出魄力來,就算不是為了波波醫師,也要盡快為偏鄉民眾解決牙醫資源潰乏的問題。

林宗億(左)西班牙民眾知道他們只是實習醫師,還是很願意接受他們的服務與治療,治療後合影紀念。(林宗億提供)
林宗億(左)西班牙民眾知道他們只是實習醫師,還是很願意接受他們的服務與治療,治療後合影紀念。(林宗億提供)

林宗億提到,很多人包括媒體及社會大眾,都泛稱他們為「波波醫師」或「波西醫師」,他個人覺得言這樣的稱呼還算中性,聽了並不會覺得被羞辱或不悅。但有的同儕卻認盤個名稱已被汙名化,代表他們是醫術不如本地畢業生的醫師,所以,為了減少紛爭,還是比較希望大家稱他們為「國際醫生」。

很多人排等每年僅50個名額的「臨床適應性訓練」

至於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是他們為了讓在台執業的外國學歷牙醫師, 有個可以求助的地方而成立的,目前會友人數約有200多人,其中很多人還在苦苦排等每年僅有50個名額的「臨床適應性訓練」(跟本地生所謂的實習其實不同,因為他們在國外已實習過了,這個訓練只是幫助他們適應台灣的臨床執業環境)。大家可能很難相信,他們每個人平均要等待的時間竟然長達10到13年,但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取得中華民牙醫師執照,並且跟家人一起生活,很多人還是選擇繼續等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