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美中俄三國演義─中東是荊州,非洲是西川

美中爭霸,中東可能成為世局中的「荊州」。圖為美軍林肯號航空母艦抵達中東。(美聯社影片截圖)

美中爭霸,中東可能成為世局中的「荊州」。圖為美軍林肯號航空母艦抵達中東。(美聯社影片截圖)

國際秩序正加速解構中,媒體報導比較多的是美國和歐盟:美國眾院議長勉強過關,而川普陣營又傳出兩派齟齬;烏克蘭關閉俄羅斯天然氣管引致克羅埃西亞等歐盟國家揚言報復,但那可能只是「外傷」,「內傷」則是德、法兩個最大國的領導人都在下台邊緣——德國確定2月舉行大選,總理蕭茲眼看過不了關;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內外交迫,去年換了3位總理迄今仍穩不住,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又不時給他穿小鞋。

相對於原本主宰世界的美歐軸心出現分裂現象,中國和俄羅斯雖然都有內憂,顯得相對穩定——如果世界紛亂最終將走向「三國」,我的疑問是:何處是荊州?

先說明「荊州」的意思:

曹操在北方擊敗袁紹後,大軍指向荊州,荊州牧劉表聞訊猝死,繼承人劉琮獻出荊州,曹操乘勢東下,卻在赤壁遭到重大失敗,孫權與劉備結成抗曹聯盟,最終形成三國鼎立。打開當年的形勢圖,魏蜀吳三國真個是「有荊州者有天下」,事實上,原本荊州八郡在三國鼎立時,又剛好被三國瓜分,因此維持了平衡。

赤壁之戰後,還有一個西川是劉璋的地盤,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說劉璋「闇弱」,曹孫劉三家的謀士口中,幾乎認為隨時可以拿下來。東吳周瑜一度想要取西川,如果他成功,孫權將奄有南方半壁,足以跟曹操對抗,但是周瑜出師未捷身先死,西川最終歸於劉備。可以這麼說,曹操拿不到荊州注定他無法得天下,而劉備拿不下西川將無以形成鼎足。

今天的國際競爭,地緣政治雖然仍是重要因素,軍事實力當然也重要,但都已非決定性因素,其他因素中,我們其實太過看重科技與工業,卻忘了工業、科技乃至軍事都必須依賴能源。(還有一個是糧食,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川普前一陣子說要買格陵蘭,又說「加拿大可以做為美國的第51州」,我不將這兩句話當「狂言」看待。而這兩個地方的共同點,一個是掌控北極海,關係地緣政治;另一個則是,它們都有很高的鈾蘊藏量,關係能源。(順便一提,格陵蘭更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稀土礦藏)

關心環保的朋友大概都注意到,各國紛紛開始重新擁抱核能發電,而減碳其實只是粉飾目的,真正目的是AI需要比以前耗很多很多的電——減碳的目的未必達到(因為核電一時還不能滿足AI狂潮的需求),地球的溫度又升高了。

總之,鈾已經成為列強暗地爭取的資源。而世界前10名鈾蘊藏量的國家當中,澳洲、加拿大、俄羅斯、南非、巴西、美國、中國算是「逐鹿英雄」等級的國家,哈薩克、納米比亞、尼日可能只有「待宰」的份。其中,哈薩克一直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中國則透過上合組織增加對哈薩克的影響力,無論如何,美國的影響力相對微小。

納米比亞擁有世界第三儲量的礦場,而這個礦場已經被中國國企收購;尼日原本是法國殖民地,卻在去年6月吊銷法國核電集團的開採許可!事實上,非洲國家的政情變動劇烈,跟礦藏資源爭奪是一個糾結難分的情況。

這是標題的意義所在:當前能源爭奪的戰場仍在中東,而中東政情變化快速且劇烈,「得中東者得天下」,但可能任一方都不可能全拿——今之荊州;三強在非洲的影響力正消長互見,中國若能在非洲取得贏面,則有跟美國相抗的條件——今之西川。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