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 09:10
1988年1月13日,台灣最後的強人蔣經國離開人世。(資料照,陳愷巨攝)
今年是蔣經國逝世30周年,台灣檯面上主要的政治勢力,也只有國民黨在黨主席朱立倫的帶領下,前往大溪陵寢謁陵。畢竟執政的民進黨雖然近來強調「在野勢力是台灣亂源」、「藍白是中共同路人」抵抗台灣持續民主化的說法,和蔣經國晚年的國民黨有87%相似,算是間接向蔣經國道歉,但基於過去給蔣經國民主罪人、給自己對抗威權英雄的人設,還是不能明目張膽紀念蔣經國。
雖然十多年前《新新聞》進行民調時,還有最高比率的受訪者,認為蔣經國是台灣史上最好的總統,但這個比率恐怕正隨著時間不斷地降低當中,尤其是現在高唱「兩岸和平」的國民黨一看到蔣經國對北京的「三不」就尷尬,漸漸認同蔣經國時期威權統治的民進黨也不好那麼明目張膽地宣告自己「那個民主我不要了」,或許更多人講到蔣經國過世,只會想到靈車兩側那些被動員去哭的學生,就像蔣介石……或許對這些年輕人更能理解的說法是,就像北韓一樣。
這則報導是《新新聞》在蔣經國1988年過世的當下,運用電話所做的民調,從統計數字可以看出,在蔣經國晚年逐漸鬆綁控制之後,台灣社會反而更加強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起碼是受訪者)都沒有「偉大領袖走了我們也要完蛋了」的恐慌,事實上不只是民調如此,當時的股市也是14日跌一天15日隨即反彈。至於認為中共(中國)會是「亂源」(阻止政治改革的主要力量)的,也只有7%,民主雖然讓權力者不容易用外敵呼弄民眾,但卻也讓社會不會因為對(權力者加油添醋塑造的強大)外敵的恐慌自行崩潰。回顧這篇民調,我們可以看到蔣經國晚年的政治改革,增強了台灣社會的韌性,讓蔣介石過世時台灣的集體恐慌不再重現。(新新聞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