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作戰演練只為表演?盤點各旅任務型態 驗證何為陸戰隊「神主牌」

海軍陸戰隊及其遂行兩棲登陸作戰任務的能力保留與否,引發討論。(取自軍聞社)

漢光36號演習實兵演練日前落幕,其中陸戰99旅步2營執行「聯合登陸作戰操演」預演時,因海象驟變在高雄桃子園海域發生突擊艇翻覆意外,造成2死1重傷的慘劇。事發後,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在臉書撰文抨擊國軍演訓長年為「表演」用途;認為我國作戰型態採取「守勢」,而陸戰隊仍進行具「攻勢」精神的搶灘演練是不切實際的作法。在防衛作戰思維下,具較強攻擊性質的海軍陸戰隊及其遂行兩棲登陸作戰任務的能力是否應該保留,引發關注。

隨著國軍組織改造、員額總數下修,如今海軍陸戰隊仍有近萬人的規模,陸戰指揮官為中將編階,位階上與海軍艦隊指揮部平行。時至今日任務型態大概可以分為4類,某種程度上剛好和海陸兵力所駐位置有一定關係。

駐桃園的陸戰66旅就被賦予馳援大台北地區的重任;駐高雄的陸戰99旅則因與我本島距離遙遠的東、南沙群島相對較近,便擔綱前述島嶼遭敵攻占後,啟動「衛疆計畫」規復作戰的主力;另外,像是近年由陸戰77旅改編而成的防空警衛群,則負責海軍所有重要軍港、高山雷達站等重要戰略設施警衛安全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仲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