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高溫不退,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760萬人,數家知名藥廠的疫苗也不負眾望,陸續宣布進入第三階段實驗。但對各國領導人而言,誰能最先拿到疫苗攸關國家與政權穩定,要邁入「後新冠時代」,恐怕先得面對一場疫苗爭奪戰。
新冠疫情不斷席捲,全人類無不睜大眼睛等待科學家研發有效疫苗,然而大眾不免擔心,掌握多數資源的國際強權可能將疫苗一掃而空,令其他國家苦等曙光。
回顧上一次「大流行病」全球公衛危機,是在 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當時全球確診超過131萬人,幾乎遍及所有地區,引發大範圍恐慌。當時,科學家在5個月內成功研發出H1N1疫苗,第一批約7800萬支疫苗理應送往77個國家,實際分配數量卻嚴重不均,例如澳洲政府命令廠商先滿足國內需求否則不准出口,最後高達16個富有國家都出現疫苗發放過量的情形。當年11月,時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研發負責人基尼(Marie-Paule Kieny)忍不住警告:「如果各國政府繼續拒絕分享疫苗,情況恐會更加嚴重。」
不少專家認為,疫苗最重要的功能不只是「保護國民」,而是把經濟拉回正軌。歐盟7月底公布各國Q2經濟數據,整個歐元區經濟重挫12.1%,西班牙最慘,衰退幅度達18.5%,法國、義大利與德國的降幅也都在2位數,是數十年來少見的慘痛季報。不難想像,這些富裕國家特別著急,爭先下訂數億支「可能會研發成功」的疫苗,打賭幾家領先藥廠總會有些成功出線。
美國數位雜誌《Politico》報導,雖然多數疫苗實驗才剛要進入第三階段,但國際買家迫不及待,數十億歐元的交易早已開始洽談中,例如,歐洲議會7月以來分別接觸德國BioNTech、美國輝瑞(Pfizer)、法國賽諾菲(Sanofi)等生技公司或藥廠,預先協商未來的疫苗訂單;即將脫離歐盟的英國更已向BioNTech與輝瑞預購3千萬支疫苗、向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預購1億支,又向荷蘭葛蘭素史克( GSK)和薩諾菲下訂6千萬支。阿斯特捷利康還與荷蘭、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簽下4億支疫苗的龐大合約。
日內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主人穆恩(Suerie Moon)認為,研發中的候選疫苗有如軍事武器,都是大國的「策略性資產」,哪一國政府有機會先拿到疫苗,就能強化自身的聲望、政治地位甚至人民對其的擁護。
累計確診人數逾456萬、排名世界之首的美國自然不落人後,已向BioNTech與輝瑞預購6億支疫苗,訂單金額高達19.5億美元(約台幣572億元);美國還向阿斯特捷利康訂購3億支疫苗,並向美國製藥商Novavax額外訂購了1億支。
但這些富國爭先恐後搶購疫苗,可能已經導致了「國際級的災難」,穆恩表示。「這代表,剩下的國家只能拿到非常、非常稀少的疫苗,這些國家要嘛沒有錢,要嘛沒有能力自行生產疫苗,」她說。
惠康基金(Wellcome Trust)疫苗項目主任韋勒(Charlie Weller)也認為,依照搶購情形下去,疫苗成功問世後一年之內,全球各國還是無法分配到合理數量。「因此,擁有一個機制去公平分配稀有資源是極為重要的,」韋勒說。惠康是全球最大、專門資助生物醫藥研究的慈善基金會。
在此背景下,全球多國在7月16日宣布成立「新冠肺炎全球疫苗近用機構」(COVAX),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共同發起一份預先市場承諾(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s)。此聯盟計劃投資12種不同的疫苗,預計2021年底前交付20億支有效新冠疫苗,依照加入聯盟的國家人口比例公平分配,並讓醫護人員優先使用。該聯盟表示,約9.5億劑會分配給用於中高收入的國家,9.5億劑用於中低收入國家,餘下1億劑分配給局勢混亂或陷入人道危機的地區。
6月4日,COVAX宣佈了與阿斯特捷利康簽署第一筆7.5億美元、3億劑疫苗的訂單。GAVI表示,已有75國願加入聯盟,募款目標為20億美元(約台幣587億元),目前已經募得5.67億美元。此外,該聯盟也將從不同國家購買疫苗,以免發生單一國家禁止出口等情況。COVAX指出,目前約有150餘國有意願加入聯盟,包括英國、日本、芬蘭、紐西蘭、挪威、南韓、巴西、加拿大與沙烏地阿拉伯等等,其中75國較富裕的國家將提供補貼,協助其餘國家獲得足夠的疫苗。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7月中旬在國際愛滋病協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遠端會議也表示,新冠疫苗應該公平分配,不該成為價高者得的戰利品,否則這場疫情將會演變成更嚴重、更長遠的災難。
「如果我們只讓出價最高者得到解藥和疫苗,而不是交給最迫切需要的人群與地區,我們將面臨更長遠、更不公平、更致命的大流行病,」蓋茲說:「我們需要可以做出艱難決定、可以公平分配疫苗的領導人,不只是放任市場驅動。」
國際藥廠不免發現,自己身處在各國買家與全球倡議者之間,恐怕兩邊不是人。國際藥品製造商和協會聯合會(IFPMA)會長庫尼(Thomas Cueni)表示,全球倡議仍需大國支持。
「我們不想冒險,所以我們全力支持COVAX,」庫尼說:「但若要支撐這個組織,還是需要富有國家團結起來,補貼較貧窮的國家。」
不過,一般人眼中「萬惡」的藥廠企業,此次疫情似乎也有了明顯轉變。包括嬌生(Johnson & Johnson)與阿斯特捷利康在內的企業都表示,將盡量以非營利導向去販售疫苗。但沒有接受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輝瑞則表示,期待私人企業不用疫苗賺錢「太過激進」。根據線上媒體《兇惡藥廠》(Fierce Pharma)報導,輝瑞計劃至少投入1億美元在新冠疫苗相關研發計劃。
藥廠的研發成本與訂價策略備受鎂光燈檢視,各國政府的態度也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曾形容,未來的疫苗是「全人類的公衛福祉」;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說,疫苗必須以合理價格分配至「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法國總理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全球疫苗大會上表示,一旦找出可用的疫苗,必須惠及到每一個人,「因為這是全球大眾的利益」。
國際組織無國界醫生(MSF)疫苗政策高級顧問艾德爾(Kate Elder)認為,這種訊息堪稱前所未見。「我們從未見過這麼多國家領袖,同時出面說出這是為了全球大眾利益……這將會是全人類的疫苗。」
這些話語溫暖而理想,但也並非全然不值得懷疑。例如已與多家藥廠簽訂協議的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Matt Hancock)20日才表示,英國會盡力協助確保全世界都有疫苗。他說:「我們拒絕狹隘的疫苗民族主義,我們支持全球的努力,因為病毒不懂何謂國界,我們都站在同一邊。」
然而第二天,漢考克卻在議會向其他議員表示:「當然,我會確保英國所有人都有足夠的疫苗,這是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對英國而言,禁止藥廠出口疫苗並非難事。在疫情剛爆發期間,因為歐盟各國的人員物資流通無阻,德國與法國都曾努力把防護裝備等資源封鎖在自家門內。
漢考克甚至表示,一旦疫苗通過實驗與許可,全球各地都可以自行生產,英國只要確保本國夠用就好。但他似乎忘了,智慧財產權與專利正是藥廠最最看重的寶貝,人命優先或利潤優先,向來是藥廠與民間組織拉扯的戰場,沒有任何全球性的實體可以調解。
COVAX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現,即便如此,公民組織仍眼尖發現,COVAX的疫苗分配方案可以讓中高收入國家至少20%人民都能獲得疫苗,但中低收入國家卻達不到這個數字。該聯盟為此緊急聲明稱,將會修正計劃規則,確保所有國家20%的人民都能接受疫苗注射,雖然如何確保所有國家遵守規範,似乎依舊沒有頭緒。
「我們也會依照各國需求、脆弱程度與疫情威脅程度,加緊製作更多疫苗,」COVAX僅如此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