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落後先進國家一甲子!為何「台灣腦庫」勢在必行?

因國家腦庫遲未建立,民間團體自發性創立的「台灣腦庫」自2019年底正式運作至今,但現今僅只收到3名大愛者的捐贈,以及23份身後捐腦同意書。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數萬年來,人類因擁有其他生物望塵莫的複雜大腦而獨占鰲頭,卻也深受許多只有人類才有的腦病所苦。從失智、小腦萎縮等功能性疾病,到思覺失調、人格分裂等精神疾病,其實都是大腦生病的結果。

為取得治癒腦病的鑰匙,1960年起先進國家陸續建置腦庫,至今已有逾150國有本土腦庫的建立。反觀台灣,雖多年前即有病友自願身後捐腦,卻因國家腦庫遲未建立而難以如願。為此,民間團體自發性創立的「台灣腦庫」自2019底正式運作至今,也只收到3名大愛者的捐贈,以及23份身後捐腦同意書。

為什麼需要捐腦,又跟一般人熟知的器官捐贈有何不同?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宋秉文表示,目前多數器官無論透過大體或活體捐贈,都可立刻幫助病友重生,但截至目前為止,多數腦病在臨床上都缺乏突破性的治療方式,更別提透過所謂腦組織捐贈的方式為病人「換腦」。有趣的是,「若是有朝一日,醫學真進步到罹患嚴重腦病的張三,可以仰賴移植李四健康的大腦,然後繼續活下去;但試問,承載著李四的記憶、情感、思考的張三,還是張三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