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6位亞裔女性魂斷白人槍手,敲響美國社會種族仇恨警鐘

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6位亞裔女性遇害,震撼美國亞裔社會(AP)

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6位亞裔女性遇害,震撼美國亞裔社會(AP)

2020年2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一份準則,呼籲各國政府與媒體不要將新冠肺炎與地理位置或種族掛鉤,不要使用「武漢病毒」(Wuhan Virus)、「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亞洲病毒」(Asian Virus)等字眼,避免對華人、亞裔造成社會污名(social stigma)。

但是對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而言,將少數族裔污名化完全不是問題。同年3月16日,川普第一次在推文中提到「中國病毒」。根據《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周刊登的一份研究,川普這則推文一出,推特上#chinesevirus、#chinavirus之類的標籤(hashtag)排山倒海而來,更不堪入目的例子還有#bateatingchinese(吃蝙蝠的中國佬)、#yellowmanfever(黃種人熱病)、#disgustingchinese(噁心的中國佬)、#chinkflu(中國佬流感)等等。當然,川普津津樂道的「功夫流感」(Kung flu)也是其中之一。

的確,新冠肺炎疫情是從中國武漢爆發,因為中國政府初期應對失當、隱瞞實情而禍延全球,但這並不足以合理化種族歧視與污名化。拜登(Joe Biden)上任之後雖然試圖撥亂反正,譴責並打擊針對亞太裔(AAPI)的歧視與仇恨,只可惜為時晚矣。

今年3月16日,正逢川普啟用「中國病毒」一周年,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發生3場槍擊案,8位死者之中有7位女性,7位女性之中有6位是亞裔(韓裔與華裔),凶嫌是一名21歲的白人男子。此人堅稱行凶動機是要以「消滅誘惑」來克服自身嚴重的「性成癮」(sex addiction)問題,與被害人的種族背景無關。對此,執法當局仍在進行調查,但許多專家指出,凶嫌的行為與解釋(將亞裔女性非人化、視為性玩物(fetish)與施暴對象)本身就充斥著種族主義色彩。

無論如何,亞特蘭大的殺戮為美國社會敲響警鐘,讓無數美國亞裔(尤其是源自東亞與東南亞)悲憤交集、忍無可忍、拒絕沉默。談到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黑人(非裔),其次是拉美裔;亞裔雖然也會受害,但也常常被媒體塑造為「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勤奮、聰明、重紀律、守規範……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歐美國家,亞裔也被種族歧視者、白人至上主義者(white supremacists)視為箭靶與代罪羔羊;「共產中國」的強勢崛起與強硬作為,更讓亞裔處境雪上加霜。儘管「亞裔」絕不等同於「中國人」,但種族歧視者一視同仁。美國的情況尤其嚴重,關鍵在於上行下效:國家領導人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拚連任),親自帶頭搞種族歧視。

加州州立大學聖伯納迪諾分校(CSUSB)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ate and Extremism)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各大城市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s)較前一年整體減少了7%,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卻逆勢上揚149%!另一份來自「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組織的報告則統計,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多達3795起,而且女性受害者比例是男性的2.3倍。

惡不孤,必有鄰。從英國、法國、西班牙到澳洲、紐西蘭,亞裔淪為歧視、仇恨與攻擊目標的案例層出不窮,他們在公眾場所遭遇辱罵、毆打、吐口水、扯口罩、被當成瘟神。民調公司YouGov去年6月進行的調查顯示,英國華裔有4分之3遭遇過種族辱罵(racial slur)。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今年3月的研究報告則指出,37%的澳洲華裔在過去一年感受到族裔背景帶來的差別待遇,31%曾遭遇種族辱罵,18%曾遭遇肢體攻擊或攻擊威脅。

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6位亞裔女性遇害,震撼美國亞裔社會(AP)
2021年3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槍擊案,6位亞裔女性遇害,震撼美國亞裔社會(AP)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亞特蘭大慘劇對歐美亞裔社群敲響警鐘、發出動員令。亞裔政治人物、公眾人物與公民組織紛紛挺身而出,發起各種活動,讓人們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監督與究責執法部門,推動立法工作,鼓勵受害者發聲,批判散播歧視與仇恨的人士。

拜登與史上第一位亞裔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20日造訪亞特蘭大,與亞裔領袖會談,將問題與危機提升到全國政治的層面,誓言絕不沉默坐視。拜登內閣除賀錦麗之外的亞裔成員只有一位──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是其美中不足之處,但亞裔是美國成長最快的族群,未來在政壇的重要性只會蒸蒸日上。

另一方面,美國與中國對立、競爭、抗衡的態勢日益升高,也為亞裔中的華裔(包括台裔)帶來另一種歧視與仇恨的風險,如何逢凶化吉,考驗亞裔更考驗美國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