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離開「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拜登帶領美國告別「無止境的戰爭」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悼念在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AP)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悼念在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AP)

「我們在越南學到非常重要的教訓,如今這是一場不同類型的戰爭,需要不同類型的作法、不同類型的心態。」

──小布希(George W. Bush )

2001年10月7日,九一一恐怖攻擊尚未「滿月」,美國與英國聯軍對距離美國本土1萬2000公里的阿富汗發動攻擊。4天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白宮的東廳(East Room)舉行記者會,向驚魂未定、疑懼難消的國民打包票:這場戰爭不會是21世紀版的越戰。

將近20個年頭過去,數千名美軍與北約(NATO)部隊仍然駐紮在這個中亞國家。阿富汗戰爭論時間已經超過越戰,也是美國立國以來最漫長的一場戰爭,代價:近2500名官兵陣亡、逾2萬名官兵傷殘。阿富汗方面更為悲慘:逾6萬4000名軍警陣亡、逾11萬名平民陪葬。

21世紀版的越戰

那麼,當年招惹美國大軍的兩個目標呢?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勢力大不如前但至今猶存,還引來小老弟伊斯蘭國(IS);神學士(Taliban)從政權轉型為游擊隊如魚得水;長期以鄉村包圍城市。美國的另一個目標是協助阿富汗成為一個穩定、民主、現代化的國家,但今日的喀布爾(Kabul)政權卻是衰弱、貪腐、無能、內鬥的同義詞。

不禁讓人想起美國外交界長老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名言:「游擊隊不輸就是贏,傳統軍隊不贏就是輸。」這段話出自1969年1月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標題是〈越南談判〉(The Viet Nam Negotiations)

「游擊隊不輸就是贏,傳統軍隊不贏就是輸」

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伊斯蘭國……美國在穆斯林世界的「無止境的戰爭」(forever war)有如一場又一場似曾相識的噩夢。美國若想集中心力來因應中國崛起、俄羅斯擴張、氣候變遷危機、傳染病大流行、北韓核武、貿易戰、科技戰、駭客戰等重大議題,前提就是從中東與西亞的泥淖脫身,終結「無止境的戰爭」。

4月14日,拜登(Joe Biden)總統作出重大宣示,要為阿富汗戰爭畫下休止符:撤離最後3500名美軍,「死線」設在今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20周年紀念日。拜登說:「我們在20年前因為一場恐怖攻擊而進軍阿富汗,但那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到了2021年,我們還留在阿富汗。」

這其實也是拜登與其前任川普(Donald Trump)難得的共識,川普政府去年2月與神學士簽定和平協議,承諾今年5月1日全部撤軍,換取神學士停止攻擊美軍、與恐怖組織畫清界線、與喀布爾政權展開和談。拜登將撤軍時限延後4個月,但拿掉為神學士設定的條件。

換言之,拜登下令「無條件撤軍」:無論這4個月發生什麼事,美軍都走定了。隨著美軍拔營,約1萬名北約部隊也會踏上返國之路,結束為阿富汗政府軍提供訓練、後勤、情報、空中支援的任務。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AP)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AP)

神學士摩拳擦掌,阿富汗黑暗時代將再度降臨

如果喀布爾政權始終無法與神學士媾和,阿富汗戰爭將繼續進行,但是會「阿富汗化」為純粹的內戰,過程猶如半個世紀前的「越戰越南化」,最後結果也可能會重演1975年4月30日的「西貢淪陷」(Fall of Saigon)。阿富汗政府軍一再證明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戰力、經驗、士氣、待遇、忠誠度無一可取;神學士20多年來縱橫阿富汗各地,又有鄰國巴基斯坦暗助,如今正摩拳擦掌,攻陷坎達哈(Kandahar,第二大城)、喀布爾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對阿富汗近1900萬女性以及少數民族、少數教派而言,「喀布爾淪陷」的那一天將是黑暗時代再度降臨。神學士是宗教狂熱與民族主義的致命結合,以阿富汗主要民族普什圖人(Pashtun)為骨幹,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極端保守教義為圭臬,1996年至2001年當政時期,壓制、迫害女性與少數族群不遺餘力。

拜登政府期望神學士過去20年的「在野生涯」以及與國際社會重新接軌的需要,會讓他們稍稍收斂殺氣,甚至溫和化、體制化,進而參與阿富汗民主化的進程。可惜的是,沒有多少跡象顯示這份期望不是奢望。神學士去年9月總算開始與喀布爾政權談判,但態度卻是勝券在握、虛應故事。今年1至3月,阿富汗至少1700名平民死於暴力攻擊,較去年同期激增23%。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AP)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阿富汗女性境遇堪憂(AP)

「帝國的墳場」名不虛傳

反對拜登撤軍決策的人批評,奢望破滅之後,阿富汗社會狀況將是慘不忍睹,美國將蒙上「背棄盟邦」罪名,國際形象因此重挫。此外,無論是神學士重掌政權或者內戰全面爆發,都可能會讓阿富汗再度成為全球恐怖組織、恐怖攻擊的「孵化器」,甚至迫使美國再度軍事介入;2011年的伊拉克撤軍堪為殷鑑。

但拜登顯然認為,持續駐軍甚至增兵阿富汗,都無助於改變大局,徒然讓美軍淪為神學士的槍靶、喀布爾政權的籌碼。過去20年的4位美國總統(包括他自己)已經嘗試過所有可能「打贏」神學士的方法,結果只是再次彰顯阿富汗作為「帝國的墳場」(Graveyard of Empires)的歷史名聲,再一次坐實美軍「作戰無敵,維和無能」的本質。這一仗,美國輸了。

當然,阿富汗不會像當年葬送蘇聯一樣葬送美國,但阿富汗戰爭的結束確實代表美國正式告別「無止境的戰爭」,告別積極干預的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或者拜登的美國)會走向孤立主義,拜登14日說:「想要讓對手與競爭者更加敬畏美國,我們必須致力於未來20年的戰爭,而不是過去20年的戰爭。」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AP)
2021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從阿富汗撤離全部美軍(AP)

「我們必須致力於未來20年的戰爭」

可以預見,美國在「未來20年」都得面對中國的崛起、競爭、挑戰與威脅,台灣則是最有可能引發雙方軍事衝突的熱區。或許有人會說,今日阿富汗遭拜登「背棄」,他日同病相憐的恐怕會是台灣。但台灣攸關的「美國利益」遠遠超過阿富汗;台灣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民主國家,阿富汗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失敗國家;簡而言之,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轉向亞洲的態勢日益明顯,對於海外軍事行動則會更為謹慎。「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在軍事層面的理念正逐漸成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