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處宣揚中共成就的紀念館中,民眾正在觀看習近平的影像。(美聯社)
正當全世界都在瘋狂搶購疫苗、努力施打疫苗之際,中國在6月19日悄悄跨越了一個里程碑—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超過10億劑,而且預計6月底就可為4成國民完成接種工作。但與美國或以色列等國相比,中國卻遲遲不願放鬆防疫措施,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分析,這是因為習近平將「中國的防疫成就」視為「中國制度優越性」的證明,因此絲毫不願退讓。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日通報,截至19日新冠疫苗在中國的接種進度已經超過10億劑。新華社還引用埃及開羅艾因夏姆斯大學(Ain Shams University)孔子學院院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斯拉‧穆罕默德教授的盛讚之語,表示「中國的成就令全世界佩服」。
即便不看官媒的錦上添花,中國施打疫苗的速度也著實驚人。中國是在去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今年3月下旬開始,加快推進全體國民免費接種。《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在3月中旬也只完成了6500萬劑疫苗的接種,4月份每天大約能完成480萬劑的施打。
半島電視台與《紐約時報》指出,不到一個月之前,中國施打疫苗劑量的總數也「只不過」是5億劑。但進入6月之後,中國大約以每天1700萬劑的施打速度瘋狂趕進度,新華社更強調「最近5天就完成了上億劑的接種」。如今全世界大約完成了25億劑新冠疫苗的施打工作,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竟然都是由中國所貢獻。
先不論中國官方的數據是否確實、國產疫苗效力是否擋得住疫情,如果單看中外媒體報導的疫苗施打進度,中國其實在4月之前的施打狀況確實不理想。《紐時》分析,這是因為中國當時熱衷進行疫苗外交,加上封鎖與大規模篩檢確實成效不錯,許多中國人對接種疫苗也不著急;加上許多中國人也一直猶豫是否該注射疫苗,因為過去中國曾有過不少製造疫苗的醜聞,中國政府又不提供民眾施打外國疫苗的選項,因此觀望者不在少數。
不過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新冠病毒,5月份在廣東傳出疫情後,中國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大增。深圳一位27歲的李小姐對《紐時》說,Delta病毒確實讓她改變心意,而且許多人也紛紛開始接受疫苗注射。影響所及,原來地方政府推出的「打針送雞蛋」、「免費乘車接種」的措施也陸續取消,因為現在連預約都很難排的上。
當然,「10億」不論從什麼標準看,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問題是中國人口可是超過14億人,光是受到Delta變種病毒襲擊的廣東,就算當地民眾急著接種疫苗,6月初也只有36%的民眾完成兩劑接種,超過6成民眾未能獲得兩劑疫苗帶來的完整抵抗力。
對了,中國無論哪個品牌的疫苗,也都需要接種兩劑,因此10億劑大約能讓5億人完全接種。加上第一劑的接種者遠遠超過第二劑,因此中國完成疫苗接種的民眾遠低於5億人。新華社今年4月時曾指出,中國今年將生產超過30億劑疫苗,但不清楚在北京的疫苗外交之下,留給中國百姓的還有多少。
就算是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在報導接種10億劑疫苗的消息時也說,中國要到今年年底才會完成至少7成國民接種疫苗的目標;《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則引用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邵一鳴的說法,認為中國要達到群體免疫,須等到疫苗接種率達到8成至8成5,「也就是10億多一點的人數」。不過以上只是官媒引用專家說法,中國衛生部門未曾說明中國要到何時才會達到群體免疫。
其實在官媒誇讚「10億里程碑」的同時,也很清楚中國大多數人沒有接受兩劑疫苗注射的現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雖然北京施打疫苗的進度令人滿意(超過18歲民眾已有8成接種疫苗),但其他地方的進度參差不齊,包括安徽、遼寧、廣東的地方性疫情,加劇了民眾對於染疫的恐懼,即便對國產疫苗仍有所疑慮,但至少疫情升高地區都急於接種疫苗。
《紐時》指出,中國的邊境管制仍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但中國的衛生專家依舊警告不要放鬆中國的邊境管制,疫苗的覆蓋率不足可能是最主要原因。此外,包括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緊急使用授權的國藥與科興,中國疫苗對於新冠病毒乃至變種新冠病毒的效力始終遭受質疑,巴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甚至給接種了國藥疫苗的民眾補打輝瑞。這樣的疫苗就算讓七八成民眾都接種了,能否發揮群體免疫的效果也在未定之天。
由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曾說,中國在2022的下半年之前都不太可能開放邊境的管制措施(如隔離與多次篩檢),可見中國施打疫苗的速度就算再快,中國也沒有把握放鬆防疫措施。不過中國曠日廢時的隔離做法也被認為是商業往來的一大障礙,一旦美國與歐洲都陸續恢復了旅行自由,中國勢必將面臨更大壓力。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認為,中國會如此謹慎,不僅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疫苗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中國不願讓病毒顛覆「中國制度更優越」的形象。此外,這也是為了明年2月的北京冬奧能夠順利舉行,不致步上東京奧運的後塵—搞的辦與不辦似乎都痛苦不堪。畢竟比起效力可疑的自家疫苗,隔離與篩檢對中國來說更為保險。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中國防疫成功的標準並非降低感染率或減輕醫院負擔,而是要盡力達到零確診。這是因為「習近平認為中國的超低感染率與死亡病例,證明了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一旦出現新的疫情,就會動搖中國的防疫成就」。雖然這麼做對經濟必定有負面影響,但表面看來民意似乎支持政府的嚴厲防疫措施,至於沒有言論自由的中國是否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民意」,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