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特爾總經理陳伯勳(左)表示,台灣過去儲能系統的EMS廠商多半是外包。(取自熙特爾新能源臉書粉專)
台灣第一家股票掛牌的儲能系統統包與維運業者「熙特爾」,登錄興櫃後股價一度衝上200元,對一家尚在虧損的公司來說,這樣的股價表現著實引人側目。熙特爾總經理陳伯勳表示,儲能案場與太陽光電案場的維運,價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太陽光電案場的維運費,現在已經是「死豬仔價」,但儲能案場的維運有很大的AI智能優化的空間,由於技術含量較高,每年的案場維運費高達造價的2%,而這些錢目前多半被外商賺走。
台灣電網用儲能產業結構,依上下游區分為電芯廠(Cell)、電池組廠(Pack)、電池管理系統廠(BMS)、電力轉換系統廠(PCS)、電能管理控制系統廠(ECS)及儲能系統整合商(SI)6大類,台灣廠商雖有投入,亦有一定比例垂直整合,但因規模及經驗不足,難與國外大廠競爭,因此,國內儲能市場幾乎為外商把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