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新聞》李登輝繼位的第一戰,宮廷派拱俞國華搶黨魁

俞國華(中)曾在蔣經國過世後被拱出奪權。(新新聞資料照)

我們為什麼要刊登這篇舊文?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過世後,李登輝雖然依憲法繼位總統,但當時台灣仍是以黨領政的黨國體制,沒有人知道還沒國民黨主席之位的「李總統」,是不是另一個「嚴家淦總統」。

果然以秦孝儀、曹聖芬為首的老宮廷派串連起來,要拱當時的閣揆俞國華代理國民黨黨魁,結果當然是功敗垂成。不過這個「李登輝宮鬥」第一場,結果雖然跟之後李氏鬥爭結果一樣,但過程卻大不相同。

當時仍無實權的李登輝,並未在這場政爭中表現出他後來機關算盡的本事,反而正是因為「沒有實權」,讓各路兵馬認為他是最好的卡位者。

俞國華的閣揆當到1988年6月,由當時實際掌控國民黨運作的黨秘書長李煥接任,宋楚瑜則接下李煥的黨秘書長之位,李煥和宋楚瑜在「李登輝代理主席」這一戰都扮演了吃重的角色。(編輯部)

蔣經國的逝世,在國民黨內終於牽動了一場權力繼承角逐戰。這場戰爭,一般預料應可和平解決。

事實上,權力繼承角逐戰,在蔣經國逝世的前後就已經開始了!

以秦孝儀、曹聖芬為核心的「老宮廷派」,大概深知蔣經國逝世之後,李登輝當總統,他們長期依附蔣家所凝聚的既得利益將如雲霧一般,就要消散無存。

「人不自私,天誅地滅」,秦孝儀、曹聖芬等人為自己以後的前程,遇到這種換老闆的時候,不趕快搞點自己今後可以依靠的東西,怎麼行呢?

但是秦、曹等人不是可以上得了檯面的人,唯一與他們接近,又是同系統,並且可以撐出來的,就只有行政院長俞國華了。

形勢逼得老宮廷派不得不趁元首猝世的慌亂時刻,趕緊把俞國華拱上去。

於是俞國華當上了蔣經國猝逝那天國民黨緊急中常會的主席,接著一連串的  籌謀,目的只有一個,把俞國華推上國民黨主席的寶座。

老宮廷派的動作顯得十分的急躁,太迫不及待了!

擁俞的固然有人,可是反俞的更是不乏其人。秦孝儀等老宮廷派的冒進做法,當然會引起反彈。

反對俞國華的人,大概分為三類:

三類人反對俞國華當黨魁

第一類是平常與老宮廷派本來就不搭調的人,如果俞國華當上了主席,那麼秦、曹等人不是氣焰更高漲了嗎?豈不是變成秦孝儀當家了嗎?為自己的前途設想,非把俞國華堵住不可。

第二類是認為俞國華的民間聲望實在太差了,國民黨在這個時候讓俞國華來幹黨主席,國民黨的前途堪慮,明年的選舉豈不是要大敗?為國民黨設想,千萬不可推出俞國華當黨主席。

在1988年1月25日出刊的第46期《新新聞》,報導了蔣經國死後,宮廷派的奪權計畫。
在1988年1月25日出刊的第46期《新新聞》,報導了蔣經國死後,宮廷派的奪權計畫。

第三類是俞國華幹行政院長,又當了黨主席的話,那李登輝這個總統怎麼幹?依體制,俞國華在總統之下,依黨章,李登輝變成俞國華之下,政治倫理蕩然無存,中央權力運作必定出現裂縫,台灣前途堪憂。況且俞國華以黨主席之尊,以行政院長身分列席立法院備詢,黨籍立委怎麼向主席開砲,黨內倫理又是一大考驗。

就是這些原因,反俞的聲勢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形成了。

合眾國際社的一篇外電,首先發出了反俞戰爭的第一砲,俞國華的形象被寫得很糟糕,李登輝的形象則被突出。趙少康等三十九個黨籍增額立法委員打出了反俞戰爭的第二砲,明白要求讓李登輝當黨主席。《中國時報》社論接著又正式建議國民黨讓李登輝當主席。增額國大代表二十餘人也呼應趙少康等的主張,明白支持李登輝當黨主席。

在這樣連續的「支李」行動下,李登輝當總統的架勢又越來越像樣,聲望與日俱增,國際人士不斷稱讚,連美國台灣人異議團體都表示支持,甚至一向對國民黨最不友好的美國眾院亞太小組主席索拉茲(Stephen J. Solarz)都褒揚李登輝「睿智、高尚、深具自信」。

郝柏村將軍系置於「非戰區」

其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參謀總長郝柏村,在這個事件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場,將軍系置於「非戰區」的地帶。分析其道理,李登輝以總統的地位,毫無疑問是郝老總的直屬長官,而郝柏村對這位新的三軍統帥李登輝也不只一次表示效忠,他總不能在黨的系統上反李吧?

而且據說郝柏村與秦孝儀等老宮廷派也不是很搭調,郝對俞國華雖然關係尚稱和睦,但對秦孝儀等人實在沒有好感,對秦孝儀導演的戲更是沒有興趣。軍系的中立化對李登輝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