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中國以大閱兵慶祝建國70周年,圖為東風-17(DF-17)近程彈道飛彈。(美聯社)
隨著美中新冷戰的態勢成型,拜登政府透過AUKUS、Quad等機制組成「反中包圍網」。其中位於第一島鏈的日本,除了是東亞軍事實力名列前茅的強國,更被視為美國對抗中國擴張野心的最前線。二戰後的「和平憲法」雖限制了日本的軍事行動,但包括前幾年的「集體防衛權」解禁、岸田內閣正考慮發展的「敵基地攻擊能力」,都是日本政府在修改憲法第九條前突破封印的嘗試。
眾所周知,限制日本軍事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與其說是憲法規範(只是法律學者顯然不會同意這種說法),不如說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去年10月,北韓再度朝日本海試射飛彈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提出「探討敵基地攻擊能力」的應對方案,至今雖然尚未定案(內閣官房長官12日再次強調「是政策選項之一」),但在7日的美日「2+2」部長會議中,美方已對此表達歡迎,岸田內閣宣示「保有敵基地攻擊能力」幾乎已是時間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