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女」驗身竟是男性?染色體、外生殖器判斷性別也有失準案例

性染色體是XX或XY真的就能一槌定音地判定一個人是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在某些極少數的特列上顯示,事情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性染色體是XX或XY真的就能一槌定音地判定一個人是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在某些極少數的特列上顯示,事情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exels)

這個世界上的性別不是男性就是女性,這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嗎?但事實並非如此。針對少數男女難辨的個案,在醫界又稱為「性別發展差異」(differences in sex development,DSD)相關個案雖然少見,但其樣態之多不可勝數,當然也不可能一一列舉。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院士黃閔照表示,多數新生兒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會由醫師經其外生殖器判定性別。不過現在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很多人會在孕期約16周時接受羊膜穿刺檢測,此時透過胎兒的基因原,醫師能瞭解很多事,包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症,也包括透過胎兒的染色體是46XX或是46XY(46是人類細胞中所有染色體的數目)等。

以外生殖器判斷性別 17歲「少女」初經未來檢驗才發現是男性 

但臨床上也有胎兒在孕期中沒有做過羊膜穿刺,也沒有做高層次超音波,而是等到出生的那一刻,才由醫師以目視外生殖器的方式,判定新生兒的性別,但這種情況下,有時就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

黃閔照說,曾有一名16、7歲的少女,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醫師判定為女性,從小到大也被當做女性養育,伹外表出落得相當甜美可人。偏偏少女已到了接近成年的年齡,卻遲遲不見初經來報到,才由家長陪同就醫。

沒想到經過一番詳細檢查,才發現這位美少女既沒有子宮、卵巢,也幾乎沒有陰道,腹腔內還有睪丸,且經基因檢測,其性染色體是XY。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綜合判斷,醫師多認為個案就生物學角度來說,其性別應為男性。

此時,醫療團隊率先要做的事,就是透過手術將個案腹腔內的睪丸切除,因為睪丸長期處於腹腔高溫環境會導致癌化。其次,就是要出動心理諮商團隊,徹底瞭解個案的性別自我認同,看他(她)究竟是想當男生或是女性,再安排後續一系列的重建手術。

托育人員皆為合格登記,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及在職訓練,托育場地也由專人管理維護,兼具彈性、方便、安全可讓家長放心送托。(圖/徐炳文攝)
臨床上也有胎兒在孕期中沒有做過羊膜穿刺,也沒有做高層次超音波,出生才由醫師以目視外生殖器的方式,判定新生兒的性別,有時就會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示意圖。(資料照,徐炳文攝)

男性也可能帶有XX性染色體 女性也有可能帶有XY性染色體

話說回來,性染色體是XX或XY真的就能一槌定音地判定一個人是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在某些極少數的特列上顯示,事情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

國際奧委會在歷經早年曾要求所有女性選手都要進入一個房間,在一個小組人員面前裸體任其檢視外觀性別的醜聞後,在接下來的將近30年(1968~1999),採取的方式都是爭議相對較小的性染色體檢測。不料期間就發現一名波蘭籍的女性選手,竟同時擁有XX與XY的性染色體…,無庸置疑,當時又扯出一場不小的風波。

對此芬蘭遺傳學家亞伯特.德拉夏培爾曾發表意見,「染色體不一定能判定一個人是男性或女性」他最先研究了帶有XX染色體的男性,當父母的X和Y染色體在交換資訊時沒有排列整齊,來自Y染色體尖端的基因斷開,最後跑到X染色體上,這時就有可能發生男性也擁有XX性染色體的情況。反之,女性也有可能帶有XY性染色體。

眼鏡、女生、聰明、自信、快樂、女人(示意圖/取自freepik)
女性也有可能帶有XY性染色體。示意圖。(資料照,取自freepik)

那麼究竟該如何判定一個人的生理性別呢?黃閔照說,只能說事無絕對及所謂的百分之百,但臨床上多數醫師的判定依主要還是個案的基因原,即性染色體的表現。但臨床上DSD案例的存在,也間接證明了生理上的「陰陽人」確實不該被忽略。

所幸現在社會愈來愈開放,無論是男是女,個案心理上的自我認同才是最重要的,心理諮商團隊也可以提供充分的協助,除了個案本身,甚至也可以提供家族諮商,鼓勵個案家族成員一起尊重個案的選擇。畢竟現在生理上的外生殖器重建技術都已非常成熟, 個案無論是男是女,都有權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