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退出台灣、鴻海等台企進場接手 弊案連環爆 地方審查光電開發增壓效應

因為弊案頻傳,地方政府對於光電案廠的審查逐漸縮緊。(資料照,柯承惠攝)

因為弊案頻傳,地方政府對於光電案廠的審查逐漸縮緊。(資料照,柯承惠攝)

民進黨執政8年,台灣太陽光電案場開發,呈現大躍進成長,然而,去年台南光電弊案陸續爆發,檢調偵辦綠電蟑螂的同時,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新申設案件之審查,也轉趨嚴格。據了解,過去幾年大張旗鼓投資台灣光電市場的外資企業,最近都有抽手的跡象,2022年投資嘉義布袋的英國石油(BP),最近就在市場上詢價,準備將「匯盟能源」股權以7、80億元的價格脫手,在此之前,另一家美系外資GSSG Solar,也將嘉義義竹案場賣給雲豹能源,顯示台灣綠能開發已進入「深水區」。

總統賴清德上台前後,檢調大力偵辦光電弊案,其中,最具指標的「台鹽綠能」掏空案,涉案的前臺鹽董事長陳啟昱還一度落跑,搞到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公開喊話,《今周刊》上月刊登「綠電蟑螂」,外資負責人大嘆投資綠電「差點把命丟在台灣」,一時之間,業界都在打聽苦主是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