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顯示,今年5月失業率來到4.07%,整體失業人口逼近50萬大關。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 (資料照,徐炳文攝)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導致全球性經濟蕭條,台灣雖屬少數疫情和緩國家之一,經濟亦不免受到重創,失業率更瞬間失控,今年5月最新統計已達4.07%,整體失業人口逼近50萬大關。更甚者,過去國人失業原因多以轉換工作為大宗,如今卻有至少1/3民眾失業的原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有如面臨「蘿蔔坑都不見了,蘿蔔還能跳去哪兒?」的窘境。眼看畢業求職季在即,數十萬應屆畢業生傾巢而出,在今年甚至可預見的明、後年,求職可能只會越來越困難。
根據勞動部的失業率調查,今年1月疫情效應尚未發生時,國內失業率為3.64%,失業人口43萬6000人,接著便一路攀升,至今年5月最新調查失業率已達4.07%,整體失業人口更增至48萬6000人,較去年同期失業人口足足增加了近5萬人,絕大多數民眾的失業因素顯然已跳脫季節性範疇,而是深陷在不知何處是盡頭的疫情龍捲風之中。
主計總處的調查也顯示了許多人因疫情導致失業的另一個證據。過去國人失業主因多是「對原有工作不滿意」,以去年同期的失業原因調查為例,因為對原東家提供的薪資、福利、勞動環境不滿,即使冒著短暫失業的風險,也要選擇良禽擇木而棲的勞工人數近18萬人,就占了當時整體失業勞工總數44萬5000人的40%之多;而因「工作場所緊縮或歇業」、「初次尋職者」失業者的人數相近,大約都是失業總人數的24%;其次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及「其他」原因失業者的比例都不到1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