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戰隊戰爭學院的戰略研究教授詹姆斯・萊西(James Lacey)的兵棋推演課程。(翻攝網路)
最近一期《經濟學人》將台灣作為封面故事,直言這裡是可能引發中美開戰的「全球最危險之地」,國內輿論也對此多所關注與分析。其實《經濟學人》最主要的論據,與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日前所警告的—台海危機恐終結美國優勢地位—並無二致,只是弗格森認為「失去台灣或不為台灣一戰,美國將失去在整個印太區域的優勢地位」,《經濟學人》則在此基礎之上,建議(美國領導人?)該向鄧小平取經,對「全球最危險之地」擱置爭議才是上策。
無論是弗格森或者是《經濟學人》終究不是白宮中人,而是站在學界與媒體的立場提出建言,如若西半球的烏克蘭與東半球的台灣真的同時開打(這也是智庫不斷提醒的一個噩夢場景),美軍究竟會如何部署兵力、投入資源,在你我都不願看到的那一天來臨前,其實沒人知道真正的答案,這也正是美國數十年來奉行的「戰略模糊」之真諦。不過有趣的是,美國陸戰隊大學的陸戰隊戰爭學院(Marine Corps War College)兩年前真的有過這麼一場兵推,而且演習走向正好與《經濟學人》所設想的相反—美國沒把台灣當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美軍針對解放軍進行兵推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事,美國國防部顧問、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曾在《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透露,美軍不但經常舉行類似兵推,而且「每次只要中方祭出殺手鐧,中國就能反敗為勝」,這些兵推的結果也是歐巴馬政府採取「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主要因素。
不過美軍陸戰隊戰院在2019年的這場兵推,並非由美軍指揮官或五角大廈的決策者所進行,而是在戰略研究教授詹姆斯・萊西(James Lacey)的兵推課堂上的一次練習。先說結果:美軍在苦戰之下同時打贏了東西兩個半球的戰爭。不過兵推畢竟是在特殊想定與給定的資源之下進行的模擬推演,目的在於檢驗各種判斷及其結果,美軍在一次兵棋推演獲勝,當然並不意味著美軍或解放軍必定如何如何。有意思的是,詹姆斯・萊西公開了這次兵推的想定與詳細過程,讓外界得以一窺美軍如何應對全球衝突。
這次由美軍陸戰隊軍官參與的兵推想定,是俄羅斯終於出兵佔領了烏克蘭與波羅的海沿岸,兵鋒所至已與北約部隊在歐盟的東部戰線對峙。於此同時,中國為了轉移金融危機造成的國內紛擾,利用此一機會出兵台灣;北韓的金正恩政權也終於等到統一朝鮮半島的時機,效法祖父金日成揮兵南下。地球上的三個火藥庫—烏克蘭、台海、朝鮮半島,在短時間內先後引爆,讓美軍疲於奔命。美軍戰院教授詹姆斯・萊西挑選班上30名學生分成6組,分別扮演紅軍(敵軍)的俄羅斯、中國與北韓,以及藍軍(友軍)的台灣、美軍印太司令部與美軍歐洲司令部。
詹姆斯・萊西也詳細說明了這場兵推的給定資源。包括藍軍三方都有2000億美元的資金,俄羅斯與中國則只能分享一筆2000億美元。各方在戰爭開始前都有75項可供投資的物品與技術清單,從增設旅級部隊到研發高超音速武器、量子計算、太空與網路作戰等先進技術。在為時8年的戰爭醞釀期,紅藍兩軍都研發了價格昂貴的雷射武器,藍軍則特別投入大筆資金在量子計算,但直到戰爭爆發都沒能獲得具體結果
戰爭爆發後(若以2019年起算,加上醞釀戰爭的8年,此時應是2027年),由於美軍無力同時應對三場大型衝突,藍軍中的印太司令部與歐洲司令部必須決定俄羅斯、台灣與朝鮮半島的戰略優先性,結果藍軍研判「失去台灣不會威脅美國存續」,因此一開始僅投入海空力量與少量陸戰隊,台軍在地面作戰中幾乎只能自生自滅。朝鮮半島上的大韓民國也差不了多少,雖然美軍駐有第2與第25步兵師與陸戰隊,但美軍決定戰爭初期不另外派遣援軍,而是全力擊退威脅北約的俄羅斯。
根據詹姆斯・萊西的說明,美軍的指揮官認定中國與北韓雖然終於開戰,但目標僅限於眼前的台灣與南韓,但俄羅斯一但在歐洲戰場勝出,美國的全球霸權才會真正受到威脅,因此藍軍將領採取了類似二戰的「歐洲優先」戰略,將8個陸軍師、大部分陸戰隊與空軍戰力都優先投入歐洲戰場,不過美國幾乎將所有的海軍艦隊都派往了太平洋戰場,這也造成歐洲戰場的補給線相對脆弱。至於兵推的過程則都是血戰—包括歐洲戰場波蘭首日就讓北約損失6萬精兵,北韓在朝鮮半島戰場的化武攻勢讓美軍與南韓軍民出現數萬傷亡;台灣戰場則是在解放軍兩棲登陸的中部與空降登陸的東部激戰後,國軍只能退守山區。
雖然三場戰役的初期美國及其盟軍都打的極其艱辛,但南韓靠著駐韓美軍、台灣靠著地形險阻,都在一定的損失後挺住了敵方攻勢,也為等待美軍馳援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解放軍的「航母殺手」東風-21與東風-26飛彈,確實讓美軍航母退出其射程範圍,但美軍的艦載機依舊對朝鮮半島與台灣的敵軍造成壓迫。在兵棋推演的過程中,北約在美軍的全面投入後穩住局面、並且展開反攻,美軍率先回防的亞洲戰場則是朝鮮半島,空運抽調原本對抗俄軍的預備師部署首爾防線,成功阻止了中國與北韓半個多世紀後的再次聯手;台軍則是一路敗走台北,退守最後的根據地,在美軍的海空增援之外,真正大量投入地面作戰的友軍則是日本的陸上自衛隊,中國始終未能攻下台北。
這次兵推的想定雖然符合軍方與智庫所擔憂的「中俄同時動手」,甚至還加上了金正恩在朝鮮半島攪局。但綜觀美軍調兵遣將的過程,美方軍官顯然並未將台灣視為「最具戰略價值之地」,不但一開始不願意全力協防,台軍在地面戰只能自求多福,即便到了戰爭中期,美軍抽調歐洲戰場的部隊時,也是優先對抗朝鮮半島的中朝聯軍。雖然參與兵推的美軍並非高層,但也可多少反映出美方在「中俄同時開戰」時,對台灣的戰略價值如何判斷。當然,這兩年的美中關係變化極快,美軍內部現在對中國的提防甚至敵意更甚於兩年之前,今日陸戰隊戰爭學院要是再做類似兵推,判斷可能又有不同。
不過詹姆斯・萊西強調,這場兵棋推演的意義並不在於嚴肅的戰事分析,而是幫助學員思考未來的衝突與鍛鍊指揮藝術—畢竟這只是一場為時兩天的戰爭遊戲。不過這場兵推還是讓學員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因為比起過去二十年美軍主要面對的反恐與反游擊戰爭,面對俄、中、朝三方軍隊的正規作戰,美軍及其盟友在開戰後的第一個星期就損失了15萬兵力,這讓那些把損失一個排的兵力視為軍事災難的美軍軍官來說,當然是一場震撼教育。詹姆斯・萊西說,藍軍在兵推過程除了溝通攻防策略之外,也花了許多時間討論一天到底要犧牲多少個旅,以及這種強度的戰鬥到底能支持多久。由於戰場損耗巨大,學員們也高度關注到底國民警衛隊與預備役何時才會投入戰場。
這場兵推雖然沒有強調中國航母編隊的角色,但「航母殺手」確實讓美軍航母退避三舍,因為美軍指揮官不願讓航母戰鬥群面臨可能遭到飛彈擊沉的風險,除非有陸基防空系統撐起可信的防禦傘。詹姆斯・萊西也指出,如果這場第三次世界大戰無法速戰速決,屆時很可能演變為一場全球災難,因為雙方指揮官都試圖擺脫武器使用的限制。尤其是藍軍的戰區指揮官一旦遭遇軍事挫折,他們就會要求授權使用核武。參與兵推的學員事後也都承認,美軍目前的基礎設施其實無法支援勝利所需的戰鬥強度,那怕只是支援兵推戰區中的半數部隊都有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