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史上最大規模海戰」20世紀差點在台灣近海爆發—中美日航母再度聚焦東亞,太平洋三強捲土重來?

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相當於我國參謀總長)山崎幸二與美軍空軍中將凱文・史奈德(Kevin B. Schneider)去年在出雲號甲板上合影。(美國海軍官網)

如果問起「人類歷史最大規模的海戰」,你認為會是哪一場戰役呢?答案是二戰末期的雷伊泰灣海戰,美國與大日本帝國在菲律賓的雷伊泰島附近,共有21艘航空母艦(美軍17艘、日軍4艘)、18艘護航航空母艦(均為美軍所有)、241艘各式戰艦(美軍179艘、日軍62艘)、將近2千架軍機(美軍超過千架、日軍超過600架)投入這場海上血戰。

日軍即便派出兩艘大和級戰艦、甚至使出神風特攻隊的邪魔歪道,依舊在1944年10月下旬迎來了航母全滅,大和級二號艦武藏(以及其他22艘戰艦)沉沒、大和級一號艦大和艦敗逃、萬名官兵陣亡的難堪敗戰。美軍則以3千人陣亡、普林斯頓號航母沉沒、以及損失另外五艘軍艦(兩艘護航航母與三艘驅逐艦)的代價,幾乎消滅了日本海軍的所有主力。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武藏號慘遭盟軍空襲。

美軍在雷伊泰灣的這一勝,除了將舊時代的「大砲巨艦主義」海軍思維徹底送進棺材,也把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完全切斷,為1945隔年的琉球登陸戰奠定基礎。由於手上已經沒有像樣戰力,撤離戰場的大和號即便延後了死期,這艘史上噸位最大的巨艦仍在隔年的坊之岬海戰,遭到美軍的航母攻勢在九州與琉球之間擊沉,日本海軍除了自我放棄的「神風特攻隊」之外,已經完全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

上個世紀在雷伊泰灣上演的太平洋兩強對決,看來似乎跟台灣沒有直接關係。但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Chester Nimitz,美軍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便是以他為名)曾考慮跳過菲律賓,直接攻擊並登陸台灣。但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太平洋爆發之初,曾被日軍趕出菲律賓,當時留下了「我將回來」(I shall return)的誓言,因此麥帥堅持先奪回呂宋島,而且他主張台灣登陸戰必須挪出12個師,但當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根本挪不出如此龐大兵力。最終尼米茲被麥帥說服,這才有了日軍在雷伊泰灣的慘敗。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許劍虹提供)
麥克阿瑟將軍在聯合國授權下,組織聯合國軍抵抗共軍侵略。(美國國家檔案館)

歷史沒有如果,但當初要是麥帥未能堅持登陸菲律賓方案,美軍在尼米茲上將的指揮之下,台灣勢必經歷一場浩劫,雷伊泰灣海戰恐怕也會改在台灣近海開打。二戰過後,曾在太平洋上廝殺數年的美日兩國成為盟友,日本更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抵擋共產勢力擴張的重要前線。不過無論是當年的蘇聯或是共產中國,海軍實力都遠遠不如二戰時的日軍,更不要說是戰後獨佔鰲頭的美國海軍,加上日本軍隊早被和平憲法封印為「自衛隊」,像是雷伊泰灣海戰那種規模的驚人對決,恐怕只能塵封在20世紀的回憶之中。

然而進入21世紀後,中國軍隊在經濟崛起的加持之下,連年獲得大筆軍費加持,最近五年的軍事預算更是年年超過兆元人民幣。據五角大廈去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海軍的軍艦數量已在去年超過美國(美軍現役軍艦293艘,解放軍則已超過350艘),成為全球最大艦隊。雖然解放軍的整體戰力尚難與美軍匹敵,但其軍艦數量最近20年從110艘暴增為350艘,2025年更將上看400艘、2035年恐達420艘。中國海軍顯然不再是當年那個「連金門都打不下來」的軟腳蝦,美軍對於中國的軍隊實力也日益忌憚。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南中國海演習。(美國之音)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南海演習。

軍艦數量當然不是海軍戰力的唯一指標,美國海軍的服役人數(33萬對25萬)、軍艦噸數(460噸對200噸)、艦載垂直發射系統(9千個對1千個)、核動力潛艦數量(50艘對7艘)、航空母艦數量(11艘對2艘)全都勝過中國,沒有任何軍事專家會認為美國海軍對上解放軍會輕易落居下風。不過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的中國海軍專家艾瑞克森(Andrew Erickson)也提出警告:中國海軍不再只是製造出回收垃圾,而是能夠做出日益複雜、能力強大的軍艦。

除了自製航空母艦、被認為堪比美軍阿利伯克級(Arleigh Burke class)神盾艦的055型驅逐艦、對台灣威脅甚大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之外,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布上海造船廠的最新衛星空拍照,揭露了中國第二艘航母的建造進度。這款暫時被稱為「003型」的航空母艦,其飛行甲板與基本結構均已接近完工,前兩艘航母的滑躍式甲板已不復見,長約314公尺的甲板上,也可看到三組長約105公尺的彈射輔助裝置,艦島部分則被設計的更加精簡。CSIS甚至判斷,由於興建速度超前,這艘航母很可能在年底之前便能下水。

由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布的中國第三艘航母(第二艘國產航母)最新衛星照。(CSIS官網)
由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布的中國第三艘航母(第二艘國產航母)最新衛星照。(CSIS官網)

當然,即便003型航母今年能夠下水,並在兩年之內完成艤裝、安裝雷達以及海試工作,並在2024之前移交中國海軍,這也只不過是中國的第三艘航母。面對全球最強的美軍航母戰力,中國似乎仍在苦苦追趕。問題是,美軍航母肩負全球多個衝突熱點與海上交通的防衛任務,至少除了東亞之外,還需兼顧中東的防禦需求。再加上航母的維修輪值,美軍龐大的11個航母戰鬥群本來就無法同時出動,在分兵中東之餘,對於東亞能一次派出三個航母戰鬥群可能已是極限。對於目前尚未正式走向全球的中國海軍來說,與美國的差距顯然也就不是那麼遙遠。

當太平洋彼岸的強敵從上個世紀的日本,變成了這個世紀的中國,除了川普在2017年就提出了「355軍艦計畫」,希望將美國海軍的軍艦數量增加為355艘,川普時代後期的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則認為美軍應該擁有更多小型艦艇,未來添購更多無人軍艦。這樣便可在相同的成本之下,打造一支規模更大、也更有殺傷力的海軍,軍艦總數甚至可以上看480到534艘之譜。亦即美國海軍除了可在數量上大幅超越中國海軍,在組成結構上也將朝著小型化、無人化、自動化的方向建軍。

日本「出雲號」(JS Izumo)直昇機護衛艦(AP)
日本「出雲號」(JS Izumo)直昇機護衛艦(AP)

美國海軍的建軍方向目前仍在爭辯之中,在川普下台後,拜登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J. Austin)上個月提出「太平洋海軍特遣隊」的構想,比照冷戰時期北約(NATO)在歐洲的「大西洋常設海軍」(Standing Naval Forces Atlantic),希望能夠長期駐守印太海域,對抗中國的軍事擴張企圖。不過比起同是未來式的這項規劃,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出雲號今年6月25日完成了航母第一階段改裝工程,可能是西太平洋眼下更重要的軍事發展。

面對中國快速發展的海軍實力,日本在美國亮綠燈的情況下,將其擁有全通式甲板的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改裝為可供F-35B起降之用的「準航母」。即便日方還是將其稱為「多用途作戰護衛艦」,以免「攻擊型航母」的出現牴觸了日本的和平憲法第九條,但從2020年3月便在橫濱碼頭進行甲板改裝的「出雲號」,目前已完成了能讓F-35B進行起降的甲板耐熱強化工程,艦首甲板與船艙改建的二階段工程預計將在2024年完工。

出雲級二號艦「加賀」也將在今年稍晚進入船塢,開始第一階段的改造工作。美國國務院去年7月已經同意,在日本原有的42架F-35A之外,再軍售日本105架F-35戰機,包括63架F-35A,以及42架能夠短場/垂直起降的F-35B,這也讓日本成為美國之外擁有最多F-35戰機的國家。在出雲與加賀號在2025年左右陸續完成改裝後,日本也將重拾二戰時期「航母大國」的榮光,成為東亞擁有兩艘航母的軍事強國,其艦載機F-35B的戰力更遠勝目前中國的航母艦載機殲-15。

2021年6月3日,美軍陸戰隊第31遠征部隊 (MEU) 一架F-35B,正在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 (LHA 6) 的甲板降落。由於前進部署的緣故,美利堅號在第七艦隊的菲律賓海海域巡弋。(美國海軍官網)
2021年6月3日,美軍陸戰隊第31遠征部隊 (MEU) 一架F-35B,正在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 (LHA 6) 的甲板降落。由於前進部署的緣故,美利堅號在第七艦隊的菲律賓海海域巡弋。(美國海軍官網)

日本政府積極進行航母改裝工程,所謂何來?共同通信社主筆岡田充曾直言,這項從安倍時代(2018年底)就已敲定的重大國防策略,正是為了支援美軍牽制中國的軍事任務。雖然在野黨警告此舉已經逸脫憲法「專守防衛」規範,中國軍事專家則批評「航母就是攻擊性武器,這代表日本準備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但日本與美國仍積極推動以F-35B為艦載機的航母改造計畫,並且讓中國感到芒刺在背。

值得注意的是,F-35B不但將成為其「準航母」的艦載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日前更表示,未來日本購置的F-35B將部署在九州南方的新田原基地,這也是日本空中自衛隊最南端的主要基地,預計首批4架F-35B將在2025財年進駐,次年再增加兩架。《讀賣新聞》引用防衛省官員說法,將F-35B稱為「離島防衛的王牌」,除了部署在九州南部之外,也將利用其能夠短場/垂直起降的特性,在沒有自衛隊基地的離島民間機場(像是鹿兒島縣的馬毛島)靈活運用。

《讀賣》指出,自衛隊積極部署F-35B,正是針對中國的第五代戰機殲-20而來;軍事記者艾克斯(David Axe)則認為,日本對於F-35B的部署與調度,讓日本的空中戰力能夠跨越東海,一直延伸到台灣領空的邊緣。

美軍的F-35B戰機去年在英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上進行起降演練。(英國皇家海軍)
美軍的F-35B戰機去年在英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上進行起降演練。(英國皇家海軍)

雖然雷伊泰灣海戰已是77年前的往事,當時西太平洋的最強海軍戰力遭到美軍毀滅性的打擊,此後共產勢力雖然赤化了中國,但始終無法跨越大海,日本、南韓、台灣、菲律賓等位於第一島鏈的美國盟邦,也成為冷戰時期最稱職的防衛前沿。但77年後的今天,中國軍事現代化與擴張野心使其成為大日本帝國之後最讓美國忌憚的東亞假想敵。如今中國積極建造更多航空母艦,美軍的航母戰鬥群戰力雖然更強,但美國也積極協調日本,以兩艘準航母、157架F-35在第一島鏈打造匿蹤戰機防線,美軍最強空中戰力F-22甚至也已推進關島,並且開始整備關島一帶的離島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二戰時美軍以原子彈轟炸長崎廣島的天寧島機場已重新啟用,美國的軍事專家甚至認為,日本F-35B的部署最南界不是九州的新田原基地、不是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而是台灣旁邊的與那國島,位於日本南西諸島的離島機場也使其成為「不沉航母」。雖然沒有人能夠準確預言,日本是不是真的會為了台灣(或者美國)跟中國開戰,但在菅義偉與防衛省官員一再強調「台海穩定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自衛隊將領也指出「台灣若被中國侵吞、日本南西諸島也將不保」的情況下,當中美日圍繞台海漸次強化軍事部署,當相互威懾的膽小鬼賽局玩到盡頭,「21世紀的雷泰伊灣海戰」確實有可能在台灣近海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