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諸多縣市大興土木蓋捷運建設,然而,台北捷運通車26年,營運路網高達146.2公里,但台北市公共運輸使用率只在4成上下,高雄捷運通車14年,高雄市大眾運輸使用率也未有起色,近10年均無突破10%以上。捷運鉅額投資卻無法大幅提升民眾使用公共運輸意願,面對淨零減排趨勢,以及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要讓捷運能夠永續又不致成為錢坑,有哪些方法?
全台各地瘋捷運程度近幾年到達巔峰,《新新聞》統計,台灣總計要再花1.1兆元投入軌道建設上,但目前已上路的捷運系統,除了大台北地區外,其他縣市捷運運量皆不如預期、財政營收也拉警報,公共運輸使用率也不高。面對後疫情時代來臨,人們開始願意出門搭大眾運輸,再加上愈來愈多縣市也有蓋捷運的計畫,進入捷運時代的台灣,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讓捷運成為錢坑、債留子孫?參考前一篇報導的荷蘭經驗,台灣也有自己的解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請
喝杯咖啡,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