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練背景有多硬?連環猥褻男學生、家長「重金回聘」,不為人知「台灣之光」國手秘辛

許多體育班的孩子幾乎是習慣了、「因為學長姐都這樣」,甚至連家長都出面挺體罰教練、還有連環猥褻男學生的教練被「重金回聘」...。示意圖。(資料照,Steshka Willems@pexels)

孩子當然不喜歡被欺負、被罵、被打,只是他們以為在體育班跟球隊就必須要『這樣』……其中一個孩子當時也被教練折磨得很不愉快、很不舒服,他選擇忍耐下去,沒想到幾年以後,換成他弟弟被(浮板砸頭)打傷……

「台灣之光」金牌國手背後,究竟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2021年台中某柔道何姓教練讓年僅7歲男童重摔在地27次、致頭部重創搶救70天後仍死亡,2022年爆發新北永和跆拳道呂姓教練長年性侵女童、最小年紀僅7歲、多起案件於日前二審遭判有期徒刑29年。

兩個案件皆引起社會嘩然:讓孩子去道館真的安全嗎?但在媒體大肆報導的特定案件背後,還有一群被遺忘的、同樣在受苦的孩子,所謂「台灣之光」搖籃的體育班菁英。

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喜歡被毆打、被辱罵、被虐待,但成立35年的人本教育基金會看到,許多體育班的孩子幾乎是習慣了、「因為學長姐都這樣」,甚至連家長都出面挺體罰教練、還有連環猥褻男學生的教練被「重金回聘」。

校園、運動(puffyjet@flickr)https://www.flickr.com/photos/puffjet/3534108736
在媒體大肆報導的特定案件背後,還有一群被遺忘的、同樣在受苦的孩子,所謂「台灣之光」搖籃的體育班菁英。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uffyjet@flickr

體育班教練背景到底有多硬?梳理一個個體育班虐童案件脈絡,當孩子的人生早早被箝制於「奪牌」的窄門、吃苦當吃補,就連淚水也流不出來了。

衣服被強迫脫光也「沒事」?體育班的「沒事」文化

被教練揮巴掌、拿曲棍球棒「跳殺」、動手拉生殖器、指戳肛門、被迫喝菸草水、才小學就被處罰爬完一座101高度的樓梯(2400階)、操到橫紋肌溶解──成立於1989年的人本教育基金會35年來接獲無數校園申訴案、或許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了,但談起這些發生於體育班的真實案件,執行長馮喬蘭也同意,這教育環境彷彿停滯於20多年前,封閉得難以想像。

其中最讓人無力的,或許是一切都「沒什麼」的心態。

例如2018年宜蘭某國中體操隊爆發體罰與性騷擾案件,游姓教練長期用拖鞋「巴」學生的頭處罰、揮巴掌、戳肛門稱「童子拜觀音」、脫學生褲子,但當教練接受校方調查時,非常不滿地表示:「你說體操館誰沒脫過褲子?可能還真的沒有耶!」「如果真的要說脫褲子的話,也是有那種很嚴重的,也有小朋友全身被脫光光、衣服褲子都脫光光,也都沒事啊!」

又例2022年高雄青年國中體育班蔡姓教師以金屬曲棍球棒「跳殺」學生致傷事件,2024年初二審判決認定蔡師成立傷害罪、處拘役50日不得緩刑,未料學校也只是記過懲處,沒多久又出事了。

這次犯案的是另一名林姓教練,卻一樣拿曲棍球棒施暴,校長約談時,林教練還主張,學生犯規理應記小過、是學生不想被記過才「選擇」自己被打的──說得好像學生自己選,就真的可以打一樣。

甚至可能連學生也覺得,教練打人沒什麼、是日常。長期經手校園申訴案的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林郁璇指出,其實人本接獲的許多案件一開始爆發原因都不是被打被罵被霸凌、是「不公平」──例如台北市某國中體罰案,一開始爆發是因為教練與隊上女學生發生違反倫理的關係、極力把女學生打造成明星、也刻意讓某些學生坐冷板凳,學生才投訴。

而許多案件,體育班學生往往是投訴後才慢慢意識到,原來教練做了更多不該做的事,包括體罰、教練教唆學長姐霸凌學弟妹等。

「各種辱罵都會讓孩子不舒服,但孩子可能覺得從小在體育班都這樣、就過了,他更在意教練偏心,跟誰談戀愛、只給誰上場打球,但在投訴過程,他們慢慢察覺問題──他們當然不喜歡被欺負、被打、被罵,只是以為在體育班跟球隊就必須『這樣』。

例如某球隊調查報告,家長發現孩子身上有瘀青、詢問教練原因,教練說是因為孩子表現不好、頂嘴、不守規矩,孩子在接受調查時也主張這沒什麼,說是因為自己讓教練不高興才被打的、「大家都這樣」。

又例2018年爆發之桃園青溪國中黃姓教練連環性侵與體罰案,林郁璇指出,居然是到了桃園市教育局發問卷擴大調查,才發現高達3分之2的孩子都回答教練會打人、打巴掌,其中還有兩個孩子在備註欄寫「教練是合理的,我做錯才被罰」。

校園、運動(Daniel Absi@pexels)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80074/
「他們當然不喜歡被欺負、被打、被罵,只是以為在體育班跟球隊就必須『這樣』」示意圖。(資料照,取自Daniel Absi@pexels

這些孩子為何如實在問卷調查寫出被體罰的狀況,林郁璇與馮喬蘭討論了一陣,深深無奈:「可能覺得就只是寫出來而已吧?因為他們不覺得教練有問題,就如實交代……」「說不定還可能覺得這(體罰)代表教練很認真,以為教練是很認真把球隊帶好、才花心思做這些事……」

某棒球隊霸凌體罰案就是這樣越爆越大的──當教練上了新聞,被控強迫手套不符規定的孩子站一排、一個個抓起手套巴頭,有家長在群組回應新聞:「我小孩從小就被這樣打啊,但他有拿獎牌!」本來沒查出來的隱形被害人,居然就這樣被家長的「沒什麼」自爆了。

家長「重金回聘」猥褻教練、孩子忍耐「至少有學到東西」 為何他們一忍再忍?

2006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修正、開始「零體罰」時代已近20年,如今大概隨便哪個老師學生都知道體罰違法,為何還有體育班把體罰視為理所當然?馮喬蘭說,某方面教練的價值就來自「比賽戰績」,當孩子從小走上選擇有限的道路、以拿牌為唯一目標,就有一些難解的狀況。

每一次人本踢爆體育班體罰與性侵案件、主張應將教練登錄不適任人員資料庫,最大阻力之一是家長,只要教練本身有拿牌、能帶領孩子拿牌,人本往往挨批「葬送小孩前途」,許多家長質疑:為什麼要為了一個有狀況的孩子犧牲全隊權利?

例如2018年爆發之桃園青溪國中黃姓教練連環性侵與體罰案,林郁璇說,當學校擴大調查從2、3名被害人發現高達20多位被害人,學校請家長簽「暫停調查同意書」,家長們竟都簽了。

甚至,就算今日校方認定教練不適任、解聘處分,也可能「回來」──例如宜蘭某體育班連環猥褻男學生案,家長們雖然早有聽聞,一開始也是覺得還好吧、沒那麼嚴重吧,直到教練真的被解聘,家長甚至一團人集資再私下「重金回聘」教練;2022年清江國小足球隊體罰案,教練長期用藤條抽打孩子、還會連坐罰,雖經家長檢舉後遭校方解聘,教練卻依然以「一般民眾」身份在放學後進入學校帶學生練球、學校還幫忙開球場的燈。

明明知道自己孩子可能被欺壓、或已經被欺壓了,為什麼還要這樣忍耐?馮喬蘭嘆:「在拿牌優先的價值觀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被侵犯怎麼辦,容易被排到後面……這個扭曲排序是(體育班)很堅固的文化,我們與家長衝突也來自這邊……」

20210813-體育改革專題,桃園平鎮高中體育班,跆拳道校隊。(顏麟宇攝)
馮喬蘭嘆:「在拿牌優先的價值觀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被侵犯怎麼辦,容易被排到後面」。示意圖,非事發校園。(資料照,顏麟宇攝)

連成年人都會對教練忍氣吞聲、對暴行視而不見,也難怪孩子也會忍耐──林郁璇舉例,宜蘭體操隊生殖器畫圖事件,刑事調查就許多孩子不敢出來作證,畢竟許多人未來要保送師範大學、或覺得上大學都脫離了,或台北市合球隊案例,也是許多證人不敢出面接受調查,就算他們已經上大學了。

「合球隊的案件,出來揭發的是前教練、也曾經是現在這位教練培育的選手……他覺得很多人被操控、被剝奪權利,甚至可能以為沒有某某教練就無法走到今天的位子,孩子以為自己不是靠自己、而是靠教練走到今天,自然也沒信心指控教練,他們不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還有情感方面。馮喬蘭說,大部份的孩子長時間待在隊上練習,教練已經是近乎大家族「家長」的角色,教練不會24小時都在兇、可能還是會跟孩子有一些好的互動,況且如果孩子不接受教練行為,或許根本無法在隊上待這麼長的時間──於是,即便有體罰,孩子還是會說服自己,教練人很好啊、他很會教啊、他有帶我拿獎,去無視自身面臨的傷痛,否則待不下去。

「就像台灣過去體罰,也有很多人覺得老師打很兇、但老師也對我很好……」

2003年台南善化國小棒球隊王姓教練遭爆施虐小球員案件,當時記者採訪曾受王姓教練指導的職業球員,中信鯨隊球員宋肇基就說出驚人之語:「反正從善化出來的選手都是有被教練打過。」統一獅球員陳連宏說自己弟弟(旅美好手陳金鋒)曾被打到耳膜破裂、但都是過去的事了,中信鯨球員鄭昌明則說,一開始雖然很氣,後來覺得這樣被打也不錯,「至少有學到東西。」

20170625-中華職棒中信兄弟25日於賽前進行打擊練習,休息區內球棒整齊靠著座椅擺放。(顏麟宇攝)
「就像台灣過去體罰,也有很多人覺得老師打很兇、但老師也對我很好…」。示意圖,非當事人。(資料照,顏麟宇攝)

甚至連不是體育班的學生都可能被揍,例如2022年長春國小羽球隊教練,僅因看到其他學生在打掃時間嬉鬧,竟然就當場拖走學生、甩巴掌、拉頭去撞車──如果連不認識的學生都敢這樣打,那球隊裡呢?當時教育局雖然沒打算擴大調查,但不久後,果然爆出球隊裡有多名學生被羽球拍揮到瘀青的狀況。

前教練「吹哨」球隊霸凌體罰案、家長手足挺身站出 體育班大門將被打開

「有學到東西就好」,這真的是對的嗎?時到2024年的當今,雖然近4年依然有許多令人心碎的體育班虐待事件爆出,但也確實時代變了,孩子們心中的「對與錯」開始動搖、終於開始看見自身的感受。

例如,並不是所有教練都會覺得體罰是「對」的。台北某國小球隊體罰霸凌案,林郁璇回憶,一開始是因為有孩子想去跟以前的教練吐苦水、說說自己在球隊的各種辛苦,誰都沒想到那位教練這麼在乎,居然就挺身申訴、揭發球隊長年以來欺壓孩子的狀況,這讓孩子們震驚了:

「那時候孩子們才知道,雖然他已經不是他們的教練,但他還是很在乎他們的生活、被怎麼對待……他們說,為什麼今天會站出來,是因為有教練為他們站出來……

校園、運動(Tim Eiden@pexels)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374370/
「他們說,為什麼今天會站出來,是因為有教練為他們站出來…」。示意圖。(資料照,取自Tim Eiden@pexels

又例如曾遭監委糾正的、新北麗園國小教練對學生砸浮板致眼角膜受傷案,當事人家裡3個孩子都在游泳隊、都被教練打過,馮喬蘭說,開記者會揭發此事的是最小的弟弟,哥哥最後悔的就是:為什麼不早點說出來?

「哥哥很後悔,他當時也被折磨得很不愉快、不舒服,他選擇忍耐下去,結果變成自己弟弟被打傷,他心裡一直有個負擔……爸媽也很難過,一開始哥哥被打的時候他們有去找過教練,他們都以為『講過了』教練就會收斂,但還是發生這種事……

即便時至今日還是會有家長忍氣吞聲,也確實有些家長願意向外求助,例如去人本問:為什麼我覺得教練不該這樣打人?當家長願意突破原本的小世界、得知原來國家有保護兒童的法規,原先封閉的校園大門就此掀開,老師與教練都不能再為所欲為。

問起該如何改善體育班的頻繁虐童狀況,馮喬蘭說,首先或許是先改善體育班的學習環境,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只有一條路」(奪牌)、沒有接觸其他東西的機會──例如馮自己就有一位朋友的孩子曾是體操隊國手,當孩子受傷或是比賽表現不好,竟然就覺得這輩子完了,但真的「完了」嗎?其實世界很廣闊,但現今教育體系下,體育班孩子往往只有拿獎牌的升學窄路。

當今台灣法規雖規定體育班學生一天只能訓練3小時,所有人都知道,一定很多教練違規──因此,馮喬蘭也建議,教育部確實應該進行通盤檢視,包括全台灣有多少體育班與球隊、上課時數與體育訓練時數狀況、並檢視是否合理。

校園、運動(Pixabay@pexels)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8151/
現今教育體系下,體育班孩子往往只有拿獎牌的升學窄路。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pexels

此外,如果連修過正規教育學程的老師都可能在教學上失控,那沒修過相關課程的體育教練呢?當今教練證主要由民間協會頒發、體育署難以掌控,林郁璇與馮喬蘭都建議教育部「加簽」的形式,教練不能光有一張民間教練證就開始帶孩子,而是應該再多了解訓練上的基本界線、安全防護常識、教育方法等,拿到協會教練證以後,還要有更高主管機關認可的第二層教練證;如有不適任情況,教育部也應登錄進「各教育場域不適任人員通報及查詢系統」,避免接下來有其他孩子受害。

體育班的孩子不只是「台灣之光」,也是一個個真實生存的「人」,該如何讓這些孩子無論如何都能好好長大、選擇自己要的道路,這確實是教育界難以迴避的課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