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11:00
因後來的凍省,讓宋楚瑜成為台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民選省長。(陳愷巨攝)
新黨是靠「反李」起家的,但這幾年來反李已是個過時的議題,既不刺激,也不新鮮,但新黨卻死抱著這個「空洞的教條」緊緊不放,好像天下事唯反李一項而已,天天反,事事反,但反來反去就是那一套,反不出什麼新把戲,反到最後終於倒盡了眾人的味口。──摘自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六○A期王健壯每周評論〈群已散義無存,新黨果然蕞爾小黨〉
隨著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台灣省省長、直轄市長、總統直選,台灣進入了選舉政治時代,「年年都要選舉」也讓社會長期躁動。台灣選民運用鐘擺效應,不斷修正台灣的政治之路,而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選,更讓台灣人相信自己可以「當家作主」。
九四年唯一一次省長選舉,代表國民黨的宋楚瑜輕易地打敗民進黨的對手陳定南勝選,但「葉爾欽效應」也成了日後李登輝決定廢省的主因之一。
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民進黨與新黨三強鼎立。其中,陳水扁與趙少康激烈對峙,族群動員明顯,沸騰的台北城為台灣選舉史上留下難忘的一頁。
陳水扁參選時重用年輕幕僚,這群「童子軍」日後為台灣政治注入許多活潑的新元素。
九五年立委選舉,靠著反李登輝起家、從國民黨出走的新黨拿下二十一席成為第三大黨。
九六年總統大選,在中國武力威脅下,李登輝還是囊括了過半數選票。逾五八一萬張選票,替這位台灣首位民選總統奠下難以否定的正當性。
九七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遇到近半世紀以來最大挫敗,國民黨只賸八席縣市長,扣除金馬澎湖,台灣本島只賸五縣市。新黨也迅速泡沬化,提名七席全部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