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好生意3》南台灣土地煉金術揭密!光電5年大限倒數 銀彈獵地手法曝光

蔡政府上任後拚能源轉型,綠電業者近年力推「漁電共生」,在中南部公開徵求農地。圖為台南市七股區大潮溝與海埔魚塭。(資料照,取自Guanting Chen@wikipedia/CC BY-SA 4.0)

在位4年多,大力推動魚塭種電的台鹽董事長陳啟昱,今年(2021)2月無預警下台,當時部分媒體報導,陳下台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台泥嘉義義竹漁電共生案,恐衍生140億元違約爭議;然而,60公頃義竹開發案,只是台鹽「漁電共生」的一小部分,台鹽先前已跟711位魚塭地主簽下協議,準備開發741公頃綠電。陳啟昱受訪時曾表示,台鹽「扮演公家單位及太陽能製造商中間橋樑」、「協助製造商加速取得土地」,目標是建置1GW的綠電案場。「綠電,儼然成為新的土地煉金術。」

台灣需要綠電,但有限的土地面積,阻礙了大規模太陽光電開發。去年7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2公頃以上之農地設置「營農型」綠電設施,從縣市政府改由中央審查;這項農地種電嚴格把關政策,引發了綠能業界集體反彈,從上游的太陽能矽晶圓、太陽能模組廠,到下游的太陽能統包工程(EPC)業者,都跳出來開記者會。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