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突圍4》千萬史詩場景拍完就拆 台灣拍片為何每次都要砍掉重來?

台劇近年製作規模逐漸提升,公視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斥資8000萬還原40年前的中華商場。圖為劇組拍攝工作照。(公視提供)

從古早的棚拍三廳式電視劇,到如今能架構歷史、科幻場景,台灣戲劇規格進化有目共睹。然而,在製作預算拉高撐起想像後,回歸現實仍要討論,台灣現行環境、法規是否足以建立制度?讓這些魔幻場景發揮長效,而不是拍完就拆的一次性消耗,也讓劇組免於每一次都得從零重新開始。(台劇突圍系列4之4,硬體篇)

這幾年來,隨著《通靈少女》、《花甲男孩》、《我們與惡的距離》等話題戲劇播出,台灣戲劇逐漸告別過去經費貧瘠、題材單調的形象;尤其來到今年,隨著《斯卡羅》、《天橋上的魔術師》2部大戲開播,前者重現150年前南台灣的壯闊史詩,後者如實還原40年前的中華商場,光靠畫面就已驚艷觀眾,也走出過去實際製作時,常因場景而限制戲劇想像的窘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4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