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挑戰2》台電投資無法自償、民間投資卻賺到滿盆滿缽 儲能業是誰的神隊友?

由於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看天吃飯」的特性,必須以儲能設備配合才能穩定供電。(資料照,顏麟宇攝)

由於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看天吃飯」的特性,必須以儲能設備配合才能穩定供電。(資料照,顏麟宇攝)

全台大停電噩夢再度來臨,為了在大型機組跳電的當下,能有備援電力上來,台電去年11月與儲能業者,正式組成了「電力交易平台」,參與的儲能業者被形容為「電力神隊友」。根據行政院核定前瞻基礎建設「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台電未來4年,自行建置126.5MW儲能電池設備,初估經費需68.85億元,「造成台電公司龐大負擔」,但該項投資無法增加售電度數,未能直接增加現金收入,投資成本「亦不確定可如數反映至售電費率」,「不具自償性」;這樣不具自償性的投資,為何民間躍躍欲試?(系列2之2)

台灣的儲能商機噴發的速度令人咋舌,2025年能源轉型以前,台灣必須面臨電力青黃不接、再生能源供應不穩的過渡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2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