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 09:00
2008年馬政府曾倡議搭建金廈大橋,當時的國防部提出異議、認為會造成國防上的隱憂。圖為金門古寧頭。(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中共於1949年建政之後,數度進攻敗退來台的蔣政權,金門首當其衝。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才剛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日就發動對金門古寧頭戰役;1958年8月23日又對金門發動八二三砲戰,事實上,這場戰役雖然熱戰期約一個多月,但直到多年後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建交當天,解放軍才宣布停止砲擊。也因此金門一向被視為台灣對抗中國軍事侵略的最前線。
但也因為長期被授以軍事堡壘的意義,加上缺乏飲用水等天然資源,金門的經濟民生發展一直有所侷限、甚至是扭曲的。金廈大橋雖是金門民生經濟發展問題的解方,但在目前兩岸對抗的態勢下,需要考慮的問題恐怕很難單純化。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當時被視為是台灣對中國友善訊號的釋放,而馬政府剛在5月20日正式上台,劉兆玄內閣的行政院院會就在6月19日通過,將金廈大橋列為金門中長期經濟建設計畫之一,當時一度引發正反意見熱烈討論,後來無疾而終。這篇刊登於2008年6月26日1112期《新新聞》的報導,訪問到當時地方、國會和中央經建會等各界人士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