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以前長這樣》第13期重劃區煥然一新 臺中力推公辦市地重劃,有效用地、市容美化,繁榮建設邁向幸福大不同!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局長吳存金表示,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已自2021年底陸續辦理土地登記發狀。(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局長吳存金表示,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已自2021年底陸續辦理土地登記發狀。(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為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土地利用價值,臺中市政府以公辦市地重劃方式開發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已於2021年底陸續辦理土地登記發狀。

臺中市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內融合在地文化特色且兼顧結構安全,創新設計的八座景觀橋梁,已成為當地極具特色的亮點。

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位於臺中市南區及南屯區內,歷經三任市長,終於在盧秀燕市長任內順利推動。區內擁有捷運鐵路兩大交通動脈,鄰近烏日高鐵站,形成鐵公路重要樞紐,規劃有8座景觀橋梁及生態渠道,為市容地貌增添文化氣息。圖為重劃中資料照(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位於臺中市南區及南屯區內,歷經三任市長,終於在盧秀燕市長任內順利推動。區內擁有捷運鐵路兩大交通動脈,鄰近烏日高鐵站,形成鐵公路重要樞紐,規劃有8座景觀橋梁及生態渠道,為市容地貌增添文化氣息。圖為重劃中資料照(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市地重劃 是公私互利的開發方式

市地重劃是依照都市計畫的規劃內容,把一定區域內畸零不整的土地重新整理。開發後區內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土地產權單純且臨路,可立即供建築使用,能有效提升重劃區內環境水準及市民生活品質,是一種公私互利的開發方式。市地重劃可分為公辦市地重劃、自辦市地重劃,所謂的公辦市地重劃是指市地重劃的辦理主體為政府部門。

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位於臺中市南區及南屯區行政區內,面積229.20公頃,範圍涵蓋南屯區楓溪段、樂田段、昌明段及南區大慶段等四個地段,經重劃分配後土地約有1,900筆、土地所有權人約2,500人。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局長吳存金表示,第13期重劃區擁有捷運綠線及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捷運紅線)等兩大交通動脈,並鄰近烏日高鐵站,形成鐵、公路重要樞紐,先前因發現麻糍埔遺址、番婆庄遺址及舊南屯溪文化景觀保存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導致進度延宕,歷經三任市長,終於在盧秀燕市長任期內排除萬難,2021年5月下旬完成土地分配公告,2021年底陸續辦理土地登記發狀。

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位於臺中市南區及南屯區內,歷經三任市長,終於在盧秀燕市長任內順利推動。區內擁有捷運鐵路兩大交通動脈,鄰近烏日高鐵站,形成鐵公路重要樞紐,規劃有8座景觀橋梁及生態渠道,為市容地貌增添文化氣息。圖為重劃後資料照(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第13期大慶市地重劃區位於臺中市南區及南屯區內,歷經三任市長,終於在盧秀燕市長任內順利推動。區內擁有捷運鐵路兩大交通動脈,鄰近烏日高鐵站,形成鐵公路重要樞紐,規劃有8座景觀橋梁及生態渠道,為市容地貌增添文化氣息。圖為重劃後資料照(圖/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提供)

景觀橋及滯洪池 提升環境水準及市民生活品質

第13期重劃區內共有玉音橋、遶境橋、舞蝶橋等八座景觀橋梁。其中,玉音橋取名紀念清朝嘉慶年間的善心人士──曾玉音,他生平樂善好施,舉凡造橋修路、救濟貧民、捐修公共建築等善舉都不遺餘力。玉音橋外觀則是豎琴式皇冠造型,營造出市地重劃後繁榮富庶迎賓意象。這八座橋的名稱與造型各有千秋,為市容地貌增添文化氣息。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指出,第13期重劃區內還規劃具有滯洪、保水、景觀三大功能的滯洪池,設計理念以友善環境為出發點,並依都市防災、景觀休憩、節能減碳、低度維護管理及友善環境五大方向構思。滯洪池平日作為公園供民眾休憩使用,綠美化市容,雨季則可疏導雨水,減少市區淹水困境。

全臺首例 公共設施保留地跨區市地重劃案

臺中市政府公辦市地重劃另一經典案例—第15期大里杙市地重劃,於2020年8月下旬舉行工程開工典禮。盧秀燕指出,在兼顧地主權益與公共利益前提下,以公辦市地重劃解決公設保留地無法取得問題,為全臺首例以跨區市地重劃方式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久未徵收開闢問題,完工後將加速促進大里區的發展。

第15期重劃區面積6.96公頃,坐落在臺中市大里區舊市區中心,緊臨國光路、大里路,其中公1用地在日據時期為大里杙郊外墓地,但大里區公所因921地震造成建築結構受損,加上現址部分土地處於閒置狀態。公1用地、公兒14用地及公兒15用地因徵收補償經費過高而遲未徵收,導致大里市中心土地發展停滯。

對此,地政局局長吳存金表示,經市府擬定細部計畫,以公辦市地重劃方式開發,保留具必要性的公共設施用地,其餘則變更為住宅區與商業區,解決延宕多年的公設保留地無法取得開闢的問題,創造土地所有權人、地方政府及公共利益三贏。(臺中市政府地政局 廣告)

地政小辭典|市地重劃

市地重劃是改良土地的手段,以交換分合的方式,把畸零狹小、地界不整齊或未臨路的土地,重新劃定界址,使每筆土地都面臨道路且可立即建築使用,政府也可同時取得公共設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