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風暴」每屆上演!回顧奧運採檢黑歷史 林郁婷的委屈只能自己吞?

台灣選手林郁婷在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決賽奪下金牌,但在此前因為性別問題被大做文章,讓不少國人為之叫屈。(美聯社)

台灣選手林郁婷在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決賽奪下金牌,但在此前因為性別問題被大做文章,讓不少國人為之叫屈。(美聯社)

代表台灣參加巴黎奧運拳擊賽選手林郁婷的性別問題被炒作,讓不少國人為她感到委屈。事實上4年1次的奧運幾乎每屆都有類似風波發生,因為一般男性的肌耐力、肌肉量天生優於女性,故總有「傳言」某些國家會特意安排男性混入女性賽事。影響所及,早年國際奧委會(IOC)甚至曾要求所有女性選手赤身裸體接受檢查。如此做法當時還曾被各國媒體反諷稱為「裸體遊行」,並對其大加撻伐,奧委會此後便不敢再實施了。

林郁婷及另一名阿爾及利亞拳擊手海莉芙(Imane Khelif)從去年起就被飽受國際拳擊總會( IBA)的性別霸凌,其中林郁婷在參加世錦賽時,甚至被IBA以未通過性別相關的生化檢測為由(IBA拒絕透露是什麼樣的生化檢測),沒收了她好不容拿到得的銅牌,海莉芙則直接被禁賽。

然而,因為長期財務帳目不清,早在上屆東京奧運就被國際奧委員(IOC)裁定永久禁止參與奧運的IBA,今年卻繼續在巴黎奧運上生事,屢屢指控林郁婷與海莉芙的參賽資格有問題,甚至為此召開記者會,但在記者會中卻又遮遮掩掩、語焉不詳,引發多國媒體眾怒,直指IBA背後的唯一金主就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全案發展至此,政治力介入全球最盛大的賽事,已昭然若揭。

從今日的眼光來看,IBA之於IOC無異於壞了一鍋粥的老鼠屎,但回首過去半世紀,IOC在選手性別議題的處理上,也有諸多令人不敢恭維之處。

國際奧會早期裸體檢測 改採性染色體卻又出現同時有XX、XY

為什麼每屆奧運總有人要在選手的性別議題上作文章?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奧運原本就是一場二元化性別的賽事。然而基於男女天生大不同,男性從青春期一直到成人體內分泌的睪固酮,在正常情況下,確實會讓他們普遍比女性更具肌肉量及肌耐力。而多年來,IOC一直接獲黑函檢舉,指有極權國家為了想在全球最大的運動賽事上博得眼球,不惜私下挑選具運動天賦的男童,長期施予非人道的訓練,再設法令其混進女性組賽事奪牌;類似「傳聞」繪聲繪影、血淚斑斑,但要在不法母國人贓俱獲難度太高,IOC只能在下游防堵。

身為全球最大運動賽事的主辦單位,IOC要捍衛賽事公平性,自是無可厚非,但用對方法也很重要。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IOC早期會針對性地要求某些特定女性選手取得「經診斷為女性」的醫師診斷書。更甚者,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IOC竟然要求所有女性選手分批進入一個房間,然後赤身裸體的接受一組人員的身體檢查,以確認他們的身體看起來符合女性特徵。

於是,在接下來的將近30年間(1968~1999),IOC採取的方式則是爭議相對較小的性染色體檢測。不料期間就發現一名波蘭籍的女性選手,竟同時擁有XX與XY的性染色體…,無庸置疑,當時又造成不小的風波。

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不斷有醫生和科學家向國際奧會喊話,「染色體檢測不一定能抓住所有試圖參加女性比賽的男性,因為有些男性因為基因變異,就是可以有XX性染色體。」「你們唯一會抓到的是那些完全不知道自己與眾不同,且為了在奧運會場上為國爭光努力多年,在最後一刻卻被告知『其實你不是女性,所以你必需離開。』

20211226-已成立127年的國際奧會(IOC)才有權決定要不要取消奧運(AP)
4年舉辦1次的奧運,幾乎每屆都有性別爭議風波發生。(資料照,美聯社)

訂定睪固酮濃度範圍 要求超標女性選手用藥降低挨轟

於是,2012年起,國際奧會改要求女性選手必須連續提供賽前3個月的血中睪固酮濃度檢測結果,並訂出一個所謂應屬於男性的範圍。一旦檢測結果超出範圍,選手本人及其母國醫療團隊就要做出抉擇與處理,即他們可以選擇利用藥物將選手的睪固酮濃度降至標準範圍以下,然後繼續參加比賽;否則,就必須選擇退賽。

然而檢測血中睪固酮的做法顯然還是無法獲得所有人的認同。首先,女性血中睪固酮濃度就很難有所謂的絕對的「標準」;例如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正在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血中睪固酮濃度也會偏高。更甚者,睪固酮濃度的數值是浮動的,而目前醫學臨床上並沒有任何實證可以證明,短期的睪古酮濃度高低與運動表現好壞有絕對的正相關。

對此世界醫學會也公開聲明指出,針對任何可能對於運動選手潛在有害且不需要的檢測、治療與藥物,都有違反人權與醫學倫理之虞。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也主張,國際奧委會應撤銷對於女性選手血中睪固酮濃度檢測的做法,因為這樣做不但在科學上行不通,對於人權也是個反指標。

然而站在國際奧會的立場,面對幾乎每屆奧會都會爭論的「公平性」,他們似乎又不得不拿出某些辦法處理。而檢測女性選手血中睪固酮濃度,顯然就是他們目前針對性別議題拿得出來的對策。

林郁婷在巴黎奧運女子拳擊57公斤級決賽,以5比0完勝波蘭選手瑟瑞梅塔。(美聯社)
2012年起,國際奧會改要求女性選手必須連續提供賽前3個月的血中睪固酮濃度檢測結果,並訂出一個所謂應屬於男性的範圍。圖為台灣選手林郁婷。(資料照,美聯社)

國際奧會規則難達「真正公平」 跨性別人士權益仍待解

即使如此,李俊宏還是認為,就好比他並不贊成對性侵犯採取「化學去勢」(用藥物抑制其睪固酮濃度)一樣,他個人也不贊成對所謂睪固酮濃度偏高的女性選手用藥,因為這樣做不但不符合實證原則,也違反了醫學上的「不傷害原則」。

李俊宏強調,奧運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這個社會上各個角落都有類似DSD的跨性別人士,因為跟別人不一樣,他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多半都非常辛苦,不但要尋找自我認同,也要應付許多異樣眼光。

國際奧會諸多做法縱有爭議,但平心而論,在這個性別多元化的時代, 要舉辦一場性別二元化的賽事,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就像本屆奧會一樣,時不時還會發生政治力介入的情況。暫時將奧運的風風雨雨放一邊,或許我們一般人更應該做的,是對於身邊的跨性別人士給予更多的包容與接納,讓這個世界多一些和諧,少一些爭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2 系列報導